第16课训练案(有答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88086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训练案(有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6课训练案(有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6课训练案(有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训练案(有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训练案(有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时训练 (80分)1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公众以战争为共同议题,呼吁变法自强,形成了推助社会变迁的舆论声浪。判断此种社会舆论声浪的形成,主要借助的传播方式是A报刊传播 B驿站传播 C电报传播 D电视传播【答案】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期间是19世纪90年代中期;此时主要的传播方式是报刊传播,故A项正确;B项是中国古代就有,排除;C项不适合大规模的传播,排除;D项当时还没有产生,排除。220世纪初上海时报副刊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又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传诵一时。在此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

2、。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C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答案】C 根据材料可知,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翻译世界名著,这些报刊中传播的通俗性的内容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故C项正确。白话文运动虽始于20世纪初,但是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小说专栏译介世界名著,但是并未体现西方文学经典的影响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故D项错误。3清末戏子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

3、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A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 B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C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D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答案】B 根据材料“女方利用官府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把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新闻报道的连续性材料未体现,A选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在说申报的政治立场,C选项排除。申报的办报宗旨材料未说明,D选项排除。4下图是近代重庆出版的出版的广益丛报第84期刊头,其刊发时间标注有“大清光绪31年”“西1905年”字样,其栏目分为政事、学问、文章等,刊载内

4、弃包括“敬告我国资本家”、“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爱国魂传奇(小说)”等内容这表明广益从报A是典型的政治性报刊 B主要宣扬民主科学思想C具有启迪民众的作用 D有浓厚的崇洋媚外色彩【答案】C 从题目可知,广益从报有政事、学问、文章等,“敬告我国资本家”“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内容广泛,宣传西方的新学说,具有启迪民众的作用,故C项正确。根据“爱国魂传奇(小说)”可知该报不是典型的政治性报刊,故A项错误。题目时间是“大清光绪31年”“西1905年”,不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故B项错误。题目未体现崇洋媚外色彩,而是各种主张都有报道,故D项错误。故选:C。51907年革命

5、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B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C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 D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答案】A 本题考查近代报业的发展。由材料可知,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后,由于各大报纸哀惋抗争的舆论之声,使“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而正是对清政府腐朽本质的认清,使更多人投入到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所以,报纸的宣传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之一。故答案为A项;材料主旨是民众通过报纸进一步认清政府反动

6、本质,无法体现教化功能,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报刊政策和做法,C项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管控舆论的信息,D项排除。6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手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输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A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 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镇压C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答案】C 材料中“民众的愤怒”,“捣毁”说明民众十分关注革命形势,希望革命军取得胜利,可以看出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故C排除;A项,“极度缺乏”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为体现清政府的镇压,排

7、除;D项,新闻造假说法错误,排除。7民国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但其内容大多是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很大程度上导致“学术荒废”,且无助于民生,从而引发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这说明当时A传媒业发展超出社会需求B有识之士已开始理性反思C政治思想大多不符合国情D学术研究已经陷入了困境【答案】B 由于报纸内容流于表面甚至错误的政论,导致了众多学者退出报刊业或有关研讨,说明有识之士已经开始理性反思,故选B。A、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的因果关系。8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曾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

8、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陆费逵意在说明,出版业A是社会最重要的行业 B要紧跟时代步伐 C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D要坚持行业自信【答案】C 材料“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体现了中华书局一个世纪与国家进步、民族兴亡紧密相联的风雨历程,意在说明出版业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故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书业即出版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没有体现出版业是社会最重要的行业,故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出版业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以开启民智为己任,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担当,以推动民族进步为依归,没有体现出版业要紧跟时代步伐的意思,故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出版业的担当时

9、代使命的责任感,没有体现坚持行业自信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91926年创刊于上海的良友画报融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畅销五大洲70多个国家及地区,享有“良友遍天下”的美誉。“良友”能享誉天下的主要原因是A多以女性形象为封面引领了风尚 B内容多富于时代意识和革新精神C大量彩色图片契合了高雅与流行 D诞生于上海都市文化的土壤之中【答案】B 材料“良友画报融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反映了良友画报将时事新闻与科学知识、娱乐趣闻相结合,体现了时代意识和革新精神,故B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画报多以女性形象为封面,故A错误;材料主旨显然不是强调彩色图片的作用,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画报的内容特点,不

10、是强调上海都市文化的土壤,故D错误。10下表是选自中华民国时期的报刊生活周刊和大众生活周刊上与观众互动信箱栏目对社会问题关注点的统计情况。主题生活(1926-1933年)总数:77篇大众生活(1935-1936年;1941.05-10)总数:139篇数量(篇)比12.数量(篇)比12.恋爱婚姻314010.7人生修养7910.7抗日救国11145741教育问题56107国内政治改革685439国际事务11139其解读正确的是报刊已经成为民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主要途径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关注焦点从个人转向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民众关注焦点变化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支持赢得民众的关注

11、A B C D【答案】B 报刊已经成为民众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主要途径材料看不出,排除;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关注恋爱婚姻的文章数量减少,关注抗日救国和国内政治改革的文章数量增多,说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关注焦点从个人转向社会,正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民众关注焦点变化可以从材料中国内政治改革的关注度提高看出来。正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对中国的支持赢得民众的关注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还没有成立。错误,排除,选择B符合题意。111944年,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向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而中国的中学生

12、注意的是“时事向题”。这反映出此时的中美两国社会A将报纸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 B在素质教育方而的差异很大C都注重政治导向和家国情怀 D受战争的创伤程度并不相同【答案】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远离主要战场,所以受到战争的创伤程度较轻,而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战场之一,深受战争的荼毒,故两国中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点是有差异的,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报纸的交流功能,它只是在强调两国学生阅读关注点的差异性上,排除A;中国学生关注“时事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属于家国情怀,故两国在素质教育方面无法通过材料表现出较大差异,排除B;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

13、诙谐文字与戏剧”等,与政治导向无关,排除C。12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不听国民党的“戡乱剿匪”“训令”,报上仍直书“中共”“共军”,坚持不让“匪”字上版面。这表明大公报A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 B具有支持革命的倾向 C不关心现实政治斗争 D力促国共之间的合作【答案】A 材料“大公报不听国民党的戡乱剿匪训令,报上仍直书中共共军,坚持不让匪字上版面”反映了大公报不受国民党政府的控制和影响,坚持独立办报的原则,故A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大公报具有支持革命的倾向,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大公报不关心现实政治斗争,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故D排除。13如图是19501976年我国报刊种类数的

14、统计折线图(单位:种)。此图反映了A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地丰富B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C社会环境影响文化事业发展D我国报刊种类一直持续稳定增长【答案】C 从图中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的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1958年后随着“左”倾错误的严重,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文革开始后又呈严重下降趋势,这说明文化事业受社会环境影响,故C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故A错误;期刊和报纸的数量变化也不能说明国民的文化素质逐渐得到提高,故B错误; 图片显示我国的报刊业并不是一直持续稳定增长,D错误。14“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 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 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 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答案】C 从材料“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中可以看出,上海电影院的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观影人数逐步增长,观看电影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院规模的扩大,不能反映电影业的竞争情况,故A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