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87964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08071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填空题1、传统的环境观是_的观点,主要的愿望是_,人类实现了愿望,但却导致了_。 2、新的环境观认为,人地关系是“_,人地归一” ,人只有与自然保持_与_,才能生存与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_,又不对_的构成危害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_;_;_。 5、我国把_与_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制定了_。 二、选择题6、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据此回答以下小题。(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 A、

2、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B、C、D、(3)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开垦荒地,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7、协调人类和环

3、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搞好国土整治B、预防自然灾害C、控制人口增长D、参加国际协作8、材料: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当今世界上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小题。(1)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 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发展问题D、贫困问题(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C、发展中国家中既有生态破坏

4、,也有环境污染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3)“杀鸡取卵”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9、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 ) A、能源农业B、生态农业C、立体农业D、大农场农业10、下图是我国2008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的燃烧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其生成污染物主要排放到 ( )A、大气环境B、陆地环境C、海洋环境D、生物环境1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A、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立体农业B、在山区实行林木的采育结合C、为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沿海地区采取伏季休渔政策

5、D、建立人工草场生态系统,尽可能放养更多的牛羊12、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是( )。 A、人类大面积的开荒种地B、修拦水大坝C、在宜林区域,植树造林D、开采地下矿产13、为了实现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 A、水土保持B、环境保护C、计划生育D、节约资源14、下列不是可持续发展观所包含的涵义的是 ( ) A、生态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C、经济可持续发展D、自然可持续发展15、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B、发展清洁生产C、市区营造休闲绿地广场D、内蒙古草原发展发菜加工工业16、实现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之一是( )

6、 A、减小生产规模,控制污染物产生B、加强法制,严厉制裁污染物的制造者C、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D、加强绿化,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环保功能三、综合题17、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_ B _ C _D _ E _ F _ (2)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 F(与图中含义相同)的空格内。石油、铜 烧油产生的烟尘 工业废液、固体废弃物 稻米、西红柿 森林 工人、农民 酸雨腐蚀 水利工程A_;B_; C_; D_; E_; F _。 18、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A代表_系统、B代表_系统、C代表_系统、D代表_系统。 (

7、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_ 、_ 、_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可持续发展强调_性,因而提出“着眼全球,从区域着手”的口号,其决定因素是图中字母_代表的能力。 (4)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_、_和_原则。 19、读下列知识结构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改善环境质量 人类与环境统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立物质资料生产 统一A _ B_ C_ D_E_ F_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

8、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3)当人类向环境中排出的废弃物或有害物质超出_能力,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出环境中资源的_能力时,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20、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因素表示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图中B因素表示_。图中C因素表示_。图中D因素表示_。 (2)材料:南通市,南通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南通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海洋性气候明显。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南通市到上海

9、浦东的直线距离是100公里,到苏州的距离也仅为80公里,经济非常发达,是16个长三角城市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南通与上海、苏州并称为“沪苏通”小金三角。南通市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目前,南通已经进入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圈城市。请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方面,评价南通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21、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甘肃省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该省的经济发展作相关分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甘肃省应如何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经济。(100字左右,可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任选三项回答。) 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 1、【答案】人地对立;征服自

10、然;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析】传统的环境观是人地对立的观点,到了工业社会,人类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人类滥砍滥伐、拦河筑坝、开发矿山,却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传统的人地关系及其后果,较为简单,可以直接在教材中找出答案。 2、【答案】天人合一;平衡;协调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析】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称之为“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的环境观,注意新的环境观是自然与人类向

11、协调。 3、【答案】当代人的需要;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概括了可持续和发展两方面的内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可持续发展观包含了当代的发展和后代人的生产能力,二者都得到满足。 4、【答案】鼓励经济增长;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经济可持续即鼓励经济增长、社会可持续即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生

12、态可持续即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基本上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来阐释的,可以直接在教材中找出答案。 5、【答案】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中国21世纪议程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析】我国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态度,较为简单,可以直接在教材中找出答案。 二、选择题 6、【答案】 (1)C(2)A(3)C【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解析】【分析】(1)西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加剧,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土壤裸露在地表,降水集中在夏季,水土流失严重,故选C。(2)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这是治理生态环境的目的,而不是措施,因此选A。(3)A选项,退耕还林还草,历程较长,短时间难以见到效果。B选项开垦荒地,会加剧土壤沙化,农业需水量增加。C选项,由于高大山脉冰川较多,播撒黑炭加速冰川融化,是既不破坏生态环境,由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D选项,该区气候干旱,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即使人工降水也难以增加降水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部水土流失的原因、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利用西北地区的自然背景作答。7、【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