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诗情能致远.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87906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是诗情能致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是诗情能致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是诗情能致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是诗情能致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是诗情能致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是诗情能致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是诗情能致远.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是诗情能致远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情感”的把握教学目标:1、 学习古诗词鉴赏的“四步”技法。2、 能综合运用“四步”技法进行实战演练。教学过程:一、 课前热身1、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上下句吗?2、 你能想出这些诗句蕴藏的情感吗?(学生逐一回答诗句、回忆情感)3、 师稍作归纳:1、2两句为山水田园类,抒发了热爱自然、恬适悠闲的情感。3、4两句为客旅送别类,抒发了惜别友人依依不舍、思念家乡的情感。5、6两句为咏物抒怀类,抒发了兀傲坚强的品性及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7、8两句为边塞征戍类,抒发了杀敌报国的爱国豪情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9、10两句为咏史怀古类,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慨叹。二、 揭题导入导入:

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许多诗篇流传千古,其中情怀感人肺腑,其中哲思启人心智。涵咏古诗,品味经典,成为我们语文学习中浓重的一笔,亦成为中高考中重要的考点。1、2019盐城中考说明关于“古诗文阅读”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PPT出示)。语文课标关于“古诗文阅读”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PPT出示)今天我们就从诗的核心入手:古诗词之“思想感情的把握”进行专项复习。(PPT出示“课题”)2、怎样揣摩古诗词的情感呢?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看标题、诗眼、意象等)3、那我们就从标题入手谈一谈如何去把握诗的情感吧?三、 技法指津(一) 一看标题知方

3、向一看标题辨题材1、 “看标题”我们要看出什么呢?同学们来看老师的这组诗题,你从红字看出了什么?(题材)师明确:(1)归园田居题目中的“园、田”暗示了诗的题材山水田园诗,抒发了热爱田园生活、厌弃尘俗的思想。(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题目中的“送”暗示了诗的题材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因友人的离别而不舍、留恋的情怀。(3)卜算子 咏梅题目中的“咏梅”提示了这首诗的题材咏物抒怀诗,抒发了失意后的英雄志士兀傲坚强的品性。(4)塞下曲题目中的“塞下”暗示了这首词的题材边塞征戍诗,词中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的爱国之情。(5)山坡羊 潼关怀古题目中的“怀古”二字揭示了曲的题材咏史怀

4、古诗,诗句“兴;亡”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2、看标题可以判断出诗的题材,而相同题材的诗往往有一些代表性的情感,知晓题材对于解答情感类试题确有一定的帮助,老师再给同学们两首诗的题目,你能看出诗的题材吗?那怎么办?(提示:从诗词的内容判断诗的题材)师明确:饮酒一组诗共20首,都是陶渊明酒后所作,根据诗的内容“采菊东篱下”可以推出诗的题材山水田园诗。渔家傲是词牌名,我们根据诗的内容“四面边声”“羌管悠悠”可以推出诗的题材边塞征戍诗。再如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的“麾下炙、塞外声、沙场”等词暗示了词的题材边塞征戍诗。3、相同题材的诗往往有一些共性的情感,同学们

5、来自己概括一下。(PPT出示)知识链接:题材、诗名、情感一看标题定基调1、看标题除了可以判断出诗的题材,还有什么作用?再来看这四个标题。(PPT出示)春夜喜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定情感基调)2、师明确:春夜喜雨题目中一个“喜”字定下了全诗喜悦欢快的基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左迁”表示友人是被贬谪的,流露的是对友人远离的担忧和不舍。行路难题目中一个“难”字暗含了诗人仕途的艰难、人生之路的艰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目中的“赋壮词”提示这是一首豪放词,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3、看标题可以辨别出诗的题材、把握大体的情感基调,从而摸出诗歌情感

6、的流向。(PPT出示:知方向)(二) 二觅诗眼理情感过渡:光看标题能准确判断出诗歌的情感吗?1、比如行路难,从题目看来抒发的是仕路的艰难,而这首诗仅仅是苦闷的情绪吗?你怎么知道不是?(“长,直” 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比如破阵子仅仅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吗?你怎么知道的?(“可怜白发生”还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因此,我们把握诗歌的情感除了一看标题,还须怎样?(再寻诗眼)2、诗眼:是诗歌中点睛传神之笔,可以是诗词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称之为“情语词”),也可以是最关键最核心的某个句子。它所处的位置一般在词的下片或诗尾处。寻觅诗眼更能准确把握情感。如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

7、涯”中的“断肠”形象抒写了悲秋思乡的愁苦之情。渔家傲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情怀和功业未立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请完成这样一道中考题(PPT出示:登高),留意诗中的诗眼及情语词。(一生读诗回答师总结)(三) 三明意象细思量1、老师这里还有一首诗,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一生读)这首诗诗中有“情语词”式的诗眼吗?有没有核心的词眼呢?(梅花)怎样理解这类诗的思想感情呢?老师教给大家第三种辨别诗歌情感的方法。(PPT出示:三明意象)2、诠释“意象” (PPT出示);出示题目:通过分析意象“梅花”来分析情感。“梅花”这个意象的文化内涵是什么?3、学生疏通内容,思考作

8、答,明示答案。(PPT出示)“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代表的是高洁、正直、坚强的品性。以物喻人,赞美客人有梅花一样的高洁品性。咏物抒怀,表明心志:自己也要做“梅花”般具有高洁品性的人。在具体分析之中,我们需要疏通诗歌内容,明了诗歌大意,结合特定意象细细思量诗歌情感。(PPT出示:细思量)4、古诗词中还有好些意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PPT出示,教师结合课内诗歌予以说明)5、从学过的古诗中你还知道哪些意象?说一说其文化内涵。落红:奉献精神;青鸟:报信的使者;西风西楼:悲凉凄伤的情怀;残月:缺憾;鹤:孤高;飘絮、浮萍:漂泊无依。(四)四查注释再发现过渡:同学们,理

9、解诗歌情感有时光看标题和诗眼、意象还不够。大家不妨看这首诗(PPT出示):1、这是一首王维的诗,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请同学们自己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学生自读、思考、回答:向往悠远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2、答案仅仅如此吗?你对诗中的哪些内容是疑惑的、理解模糊的?(三四句)3、那根据老师提示的注释,你又有什么发现吗?(一生读注释,再谈看法)4、因此,我们在解答诗歌情感类题目的时候,除了辨题材、明意象、觅情语,我们还得留意:(PPT出示:四查注释)(PPT出示)注释往往解释词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交代所用典故。依据注释,我们往往会对诗歌情感有新的发现。(PPT出示:再发现)

10、(四)总结概括:一辨题材知方向二明意象细思量三觅情语理情感四查注释再发现教师总结情感把握顺口溜:陌生诗歌不要慌,情感把握有方向, 一看题目定基调,闲适送别和思乡。 二觅诗眼和意象,梅兰竹菊高品尚。 知人论世查注释,喜怒哀乐细思量。四、 学以致用过渡:同学们,这四点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只有综合起来全面看,方能精准的体悟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来个实战演练,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PPT出示:点绛唇 陆游)1、学生边看边思边写。2、学生交流答案,说依据。(分点陈述)村居生活的闲适:从“采药、寻茅店、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的闲适的生活片段中可看出;从诗眼“疏放、闲人”的诗眼中可看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无奈:从“不怕”、“作个闲人样”的诗眼中可看出;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的注释中可看出。对统治者、反对派的不屈无畏:从“不怕黏天浪”一句可看出“黏天浪”喻指统治者的压制、反对派的弹劾打击。五、 点击中考:宿牛群头作潭上六、作业:整理意象,归类题材课后反思:学生活动还偏少(课前设计不够),应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参与和总结。课堂设计准备过少(后程时间拖沓),可多准备一个练习,以备应急之需。课堂应变不够,对最后一个练习余时过多的应变处理不佳,可多设计学生活动,让单个学生读,找出诗眼品味,再写答案,然后交流,最后齐读,活跃课堂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