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87746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讲义(必修3)编制人:黄秀花审核人:朱水红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考纲课标解读】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考点概括梳理】一、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1.智者学派和思想主张:(1)以_为探索的主题;(2)以_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_、_和_问题,关注_、和等;(3)特别强调_;(4)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_。2.普罗泰戈拉: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1)提出:“_”。(2)意义:树立了_。(3)本质:体现了希腊文化_的本质。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1.苏格拉底:(1)背景:针对的现象(2)思想主张:_;_。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

2、美德。(2)意义:是人类_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_”的学问。2.柏拉图:(1)著作:(2)主张:根据_而不是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3.亚里士多德:关注_,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_是最高级的。【课堂巩固训练】1(2007年海南历史)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C. 王阳明和哥白尼 D. 曹雪芹和孟德斯鸠2(09年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3“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

3、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4. 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5阅读下列材料:新浪网2008,邀请苏格拉底到中国文章中写道:“苏格拉底是开拓西方哲学从求问自然转向研习人类本身之第一人,他发展辩证法,建立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提出了“认识你

4、自己”的名言;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在政治上,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倾心研究国家之学问,崇尚法律的重要性,并以自己的实际告知人们应当追求真理、实现正义。”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其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2)与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东方思想家是谁?在道德价值观上各有何主张并说明原因。(3)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目的何在?【课后强化训练】1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主要强调了A人与万物的关系 B人创造了万物C人的价值 D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2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

5、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形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差别3“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C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4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A苏格拉底 B安提丰 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 5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

6、“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类似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6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达不确切的是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7右图两人分别是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作用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政治上都是为了挽救正

7、在衰落的旧制度8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9(江苏东台一中)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予上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荀况荀子性恶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

8、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苏格拉底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

9、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请回答:(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参考答案:【课堂巩固训练】14ADAC5答案:(1)主张:“有思想

10、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带有人文主义色彩。(2)孔子,他主张“仁”,希望恢复奴隶社会秩序;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目的是重建城邦公德。(3)他认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认识你自己”,认识做人的道理,教导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幸福的生活。【课后强化训练】15CBCAB68CCB9【答案】(1)异: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孟子要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2

11、)致良知和知行合一。(3)美德即知识;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4)人性恶。三权分立。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规范引导。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参考答案:【课堂巩固训练】16ACCCCD7答案:(1)反对: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宗教束缚等级观念。提倡: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价值。(2)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作用和以人为中心。(3)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它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神学,使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发生了动摇,有利于思想解放,在反封建斗争中起了进步作用。【课后巩固训练】15BAADA67BA8.答案:(1)特点:劳拉是现实生活的主人,可爱

12、的女性。理由: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2)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9答案:(1)1517年马丁路德宣传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所以说 “宗教改革的先锋”;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所以说“思想解放的先驱”。(2)宗教观点: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3)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