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若干断想@@.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87485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若干断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教学若干断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教学若干断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教学若干断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若干断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若干断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若干断想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深感改革的不易,现就对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谈几点感想,以求得各位大家的指点。一、对启发式教学的感想启发式教学原则是教学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启发式教学有多种,如正问启发、反问启发、观察启发、情景启发等。(1) 正问启发。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2)

2、 观察启发。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像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3) 情境启发。这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例如,讲林祥谦、李大钊、方志敏和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

3、: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 经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存的“大勇”。二、让课堂活跃起来、灵动起来能否使课堂“动”起来,与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有很大关系。首先,要想使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教师应具较高的素质,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在素养方面成为“ 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历

4、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历史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历史的人文教育功能,通过历史教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历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充实、提高自己,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句话,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必先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其次,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自己讲是极容易的事,但要想让学生“动”起来是不容易的。是否“想让学生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意识是否先进;有了“想让学生动”的思想,学生能否真的“动”起来,这又是一个教学技巧、能力和水平的问题。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动”起来? (1) 要让学生“敢动”。也

5、就是在教学上要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克服教师专制,体现教学民主,教师要以真正平等的身份、真正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教学独裁者的身份出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动”。(2) 要让学生“想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而设疑、激疑,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巧设问题,之后进行鼓励性启发、引导。如“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不要顾忌所答内容的对错,只要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就行”,“答错了没关系”,“对这一问题有这样一种认识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动”。(3) 要让学生“能动”。要更多地发动学生,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

6、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只要学生有“动”的意愿,哪怕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应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发动更多的学生,克服“双边交流”,提倡“多边合作”。一般说来,讨论法和谈话能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能较为充分地“动”起来。(4) 要让学生“善”动。在学生“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如果学生在一个问题上不能继续答下去,要适当地铺设台阶,使其顺利完成作答;要适时地点评,如“, 你注意了这一细节,很有价值 ”,“ 你的意思是说”等,对所有的属于自主回答的答案,均应给予鼓励性和肯定性评价;内容合理的要肯定其内容,如,“你说的很好”, “这一点非常对”。内容有出入的,也要肯定其善于思考,勇

7、于表达的精神,也就是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光点”。如,“虽然在某方面还有点问题,但你能说到这些,说明你认真思考了”,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对存在的问题以委婉的方式给学生指出来,使其明确今后应努力的方向和注意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动”,学生增强了信心,会逐步地乐于“动”,并善于“动”,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三、正确处理历史教学中的几个关系1,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对传统教学手段不能一概否定。实际上,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运用电化教学,有形有影有声,入眼入脑,活泼感人,这是创新;站在讲台上,一

8、本书、一枝粉笔、一幅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师生心灵感应,产生情感、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不在表面,而在实质。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满堂灌”辩护,“满堂灌”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挤压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只能是一种被动式、保守式教学,与创新毫不相干。不过,我们历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上做好文章,使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我们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方法,排斥先进教学手段,而应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不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可否试它一试? 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的,可否注入一些新鲜空气,启疑、激疑、释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呢?2,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

9、容服务。历史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因课而异,因教材而异,因人而异。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3, 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还有一些矛盾客观存在。如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史学材料的大量涌现、信息量剧增的矛盾;教学的集体形式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因材施教的矛盾;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矛盾等。所以历史教学创新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总之,历史教学是一门充满乐趣的教学,只要我们多动脑筋,不断开拓思路,就一定能够使历史教学有声有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