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构造、褶皱.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871456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构造、褶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构造、褶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构造、褶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构造、褶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构造、褶皱.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岭地区东向和东西向区域性大断裂麟巧着复式岩体的主要空间分布, 其次级构造或派生构造则是控制晚阶段称充侵入的成矿花岗岩体定位的构造, 也是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构造/脉型钨锡矿床的矿脉是受矿田内I、II级构造控制的, 成矿裂隙的力学性质具有以剪切为主, 兼具剪张或剪压复合的特征, 受一条控矿断裂构造控制的矿床。研究过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省区的近二十个岩体及矿床, 发现这些燕山期花岗岩体都是多阶段的复式岩体,同时发现燕山早期花岗岩是由两种成岩方式, 经历二个阶段的成岩演化过程形成的复式岩体,第一阶段为原地半原地前锋花岗岩化花岗岩, 第二、三阶段为岩浆花岗岩, 分别形成主侵入花岗岩和补充侵入花岗

2、岩,主侵入花岗岩常构成复式岩体的主体, 故又称主体花岗岩,补充侵入花岗岩与钨锡矿床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是钨锡妮担等矿化的母岩, 所以又称为成矿花岗岩。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空间分布主要是受本区北东、北东一北北东向和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控制, 展布的方向性明显,约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条断裂岩体带,同时指出一个方向的断裂岩体带有受其它方向断裂复合控制或干扰的现象。断裂岩体带常表现多次侵入活动的特征,。山期各阶段岩体的多次侵入活动是断裂在中生代时期多次活动的结果/ 这些区域性断裂与其它方向断裂复合部位往往控制着复式岩体的定位/区域性断裂的多次活动必然波及其次级断裂和派生构造, 使它们也产生多次活动。每次

3、活动都会切割早阶段侵入的岩体,为下次岩浆侵入提供通道和储岩场所,以复式岩体中的补充侵入花岗岩脉型钨锡矿床的矿脉是由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断裂之次级裂隙和派生配套裂隙控制的,些成矿裂隙都是属于矿区内的 I、II 构造脉型钨锡矿床的成矿裂隙是控制矿田、矿床定位的断裂构造之次级裂隙和派生配套裂隙。这些成矿裂隙都是属于矿田内的 I、II级构造, 其力学性质是以剪切为主,兼具剪张或剪压复合的特征。充填后形成的矿脉常沿一组剪裂隙方向为主, 追踪另一组剪裂隙或羽裂隙延伸。南岭中段北缘Sn、W、Bi、Be、Pb、Zn、Ag、Cu、As、Sb、Hg、Au等元素异常集聚区,主要与强烈的中酸性、酸性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

4、关,异常分布与该区主体岩浆岩带走向一致。Sn、W、Bi 异常主要分布在香花岭柿竹园、九嶷山、都庞岭、姑婆山、大义山、阳明山、牛头寨等半隐伏花岗岩出露区;Pb、Zn、Ag、Au、Cu 异常主要分布在蓝山东坡水口山等三角地带,同时伴有As、Sb 异常出现。以隐伏半隐伏花岗岩带为中心,大致有规律的出现Nb、Be、W、Sn、Mo、Bi、Pb、Zn、Ag、Sb、Hg 元素的带状分布,反映了区内岩浆热液系列矿床成矿温度变化,在成矿后期,可能因构造和F、B 元素的双重作用。Sb、Hg、F、B 等元素的主体异常带沿大义山广东乳源呈北西向展布。湘南地区Sn、W、Bi 异常,且伴有明显的Cu、Pb、Zn、Ag、A

5、s、F 复合异常,反映了已知和潜在锡钨铅锌多金属矿田(床)的分布。南岭中段北缘深断裂主要有10 条,其中岩石圈断裂带两条:城歩桃江壳下岩石圈俯冲碰撞断裂带,北东走向,通过转换断裂带与衡东万载碰撞断裂带相接,它是加里东末华南微板块与扬子微板块的边界断裂拼接缝合断裂带;常德安仁转断裂带,北西走向,北西延至宝鸡、南东到汕头,长达一千多千米,在卫星重力异常图上反映非常清晰。地壳断裂带:北东向的有:茶陵郴州仰冲地壳断裂带;越城岭关帝庙逆冲推覆断裂带;祁东双牌断裂带;赣州韶关断裂带,它是郯卢断裂带南延的一部分。北西向的有:大义山郴州大宝山断裂带;城步大东山断裂带;灵川钟山断裂带。东西向的有:钟山大宝山断裂

6、带;九嶷山九峰山断裂带。基底断裂是地壳主断裂的派生和配套断裂,以北西向隐伏断裂为主,北东、北北东向次之。南岭中段中酸性岩浆作用主要受深断裂带的控制,中浅层花岗岩与基底断裂带有密切关系,而中深层中酸性岩浆作用主要与地壳断裂有关,茶陵郴州连县北东向深断裂带两侧的中酸性岩浆活动规律有所不同。南岭中段北西和北东两组深断裂带,分别以其大致平行、等距为特点,与深、浅层花岗岩带组成立体构造格架深部北西向构造为导岩、导矿构造,是控制矿田分布的主要构造,北东向构造既控岩又控矿,不同深度层次、不同方向断裂构成交叉复合关系时,是岩浆活动的中心,是成矿聚矿的最佳场所。南岭中段大型、超大型矿(田)床多分布在常德安仁诸广

7、山兴宁转换断裂带南西侧,大义山大宝山北西向隐伏断裂构造带。由晚元古至早古生代组成的褶皱基底控制了主体构造的北西走向。该带是继早古生代后泥盆世以来的同生沉积断裂,成为古海盆的沉积中心,控制了海西印支期碳酸盐相的沉积,形成北西走向、厚度达30004000 米的碳酸盐岩增厚区。锡矿山锑矿田,水口山、坪宝、东坡、凡口、大宝山等铅锌多金属矿田,柿竹园钨锡铋钼多金属矿田,新田岭、瑶岗仙、砖头坳钨矿田,香花岭、骑田岭、界牌岭锡多金属矿田等一批超大型大型矿田(床)均分布在这个带。南岭中段就一个具体矿床来说并不都表现为北西方向,这种浅部容矿构造与深部控岩控矿构造组合的复杂关系,正是南岭中段控岩控矿构造的特殊性。

8、矿田受隐伏北西向构造带控制,组成北西向区域成矿带,但矿田、矿床中的多数矿体则受浅层构造主体方向制约,主要表现为北东或北北东向。强调北西向构造的控岩控矿作用,并不否定或排斥北东向或东西向等构造的控岩控矿作用,如茶陵郴州骑田岭连山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对南岭中段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控制就非常重要。南岭中段大东山九嶷山阳山和恭城钟山连山两条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北东向及东西向等构造岩浆岩带的复合部位,也是矿化集中分布区。南岭地区湖南段受北西向地壳断裂带控制的低序次构造,有三都、金银冲、坪宝、香花岭、西山、九嶷山后江桥、江永资源等七个呈斜列式展布、平行、等距分布的“重低磁高”鼻突,是北西向地壳断裂衍生的基底

9、断裂,构成相互平行的隐伏构造岩浆岩带,它们与浅层北东或南北向构造组成交叉复合关系时,有利于岩浆岩及矿床的定位,成为矿化最佳集聚区,矿田出现在隐伏构造结,因此认为控制南岭中段矿田的主体构造为北西向隐伏基底构造。湘南一些多金属矿床,如宝山铅锌银矿、大坊金银矿、瑶岗仙钨矿等矿区,地层构造线方向近南北、北东方向,而矿体则呈北西向。湖南的一些金矿体多数也是北西向。南岭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褶皱系的武束一云开加里东期古岛弧褶皱系中部, 向西跨入湘桂海西一印支期弧间盆地与江南东安一雪峰期古岛弧褶皱系相邻, 东端被邵武一河源大断裂所限。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

10、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奥陶纪复理石-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有萍乡桂林、龙岩海丰、赣江等5条, 制约着中、新生代岩体和盆地的分布、规模和产状。无论是物质来源还是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背景, 南岭构造带均离不开其北面的大别造山带和南西面的印度支那造山带。南岭地区存在3条近东西方向的花岗质岩带。严格受深部构造制约,岩体常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3个花岗岩带中的岩体时代, 具有横向上北老南新、走向上西老东新、朝大洋方向年轻化的迁移演化规律,中生代东西向的花岗岩带是在古特提斯构造域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 岩浆热隆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多数发育在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在研究区厘定出3种基本盆地类型,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类前陆盆地, 中侏罗世发育裂谷盆地, 早白垩世属火山-沉积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则几乎全是箕状断陷盆地。前中侏罗世盆地构造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印支期碰撞的影响, 晚侏罗世以来盆地构造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作用和陆内深部构造的联合制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 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闽西赣南粤东地区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