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8686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字词解释版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晋侯、秦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围【围攻】郑,以【因为】其【代指郑国】无礼于晋【状后】,且【并且】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名词作动词,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危急】矣,若【假如】使【派遣】烛之武见【拜见】秦君,师【军队】必【一定】退.”公从【听从】之。辞【推辞】曰【省略句】:“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比不上】人;今【现在】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公曰:“吾不能早用【重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今【现在】急【危急

2、】而求子,是【这】寡人【诸侯的谦称,寡德之人.】之过【过错】也【判断句】。然【然而】郑亡,子亦【也】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假如】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越国以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君之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也。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

3、义,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共 通“供”供给 】其【指代使者】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曾经】为【给予】晋君赐【动词作名词,恩惠】矣,许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济【渡河】而夕【名词作状语 在傍晚】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满足】之有【宾语前置】?既【在之后】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郑,又欲【想要】肆【扩张】其西【西面】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哪里】取之【指代土地】?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秦以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晋,唯【句首发语词,表示希望】君图【考虑】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名作动,订立盟约】.使【派】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还。子犯请【请求】击【攻击】之【指秦军】.公曰:“不可。微【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夫人【古今异义,那个人】之力不及【达不到】此.因【依靠、借助】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失去】其【自己的】所与【所与:同盟者.与:结交,亲附】,不知【通“智”,明智】;以【用】乱易【替代】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吾【我们】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还【回去】也.亦去【离开】之【指代郑国】。 三、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

5、 ) 2共其乏困 ( “共” 通“供”供给 ) 3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 (二)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6。若亡郑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9。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

6、使削弱。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且贰于楚也。(贰,数词作动词 从属二主) 12.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13.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 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傍晚) 14。 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5. 臣之壮也(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三)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已婚女子的尊称)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若舍郑以为

7、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四)一词多义1。以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焉用亡郑以陪邻(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2. 之公从之(代词,他的建议) 臣之壮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许之(代词,他)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国)3. 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为什么)将焉取之 (哪里) 4. 其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 失其所与(代词,自己)君知其难也(不定指示代词,那)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副词,还是)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其真无马邪

8、(难道)5.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告别)不辞劳苦(推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辞不赴命(辞谢) 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6.微 国势衰微(衰败) 微言大义(幽微,精妙)人微言轻(形容词,轻微) 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微斯人,吾谁与归?(连词,如果没有)7.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如果)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如果)若不阙秦(假如,如果)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8。鄙越过以鄙远(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顾不知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的地方)肉食者鄙(形容词,浅陋,指目光短浅)(五)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1)

9、是寡人之过也。 译: 这是我的过错(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2。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译:(烛之武)推辞说(2)(晋惠公)许君焦、瑕 译:(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3)夜缒(烛之武)而出 译: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4)敢以(之)烦执事 译:(郑国)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5)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译: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汜南驻扎。3。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 译:因为郑国对晋

10、文公无礼(2)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译:佚之狐对郑伯说(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译: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4。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四:全文翻译,着重背记加双横线的句子。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汜南驻扎。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军队一定撤退。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没有早早地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

11、之武就答应了他。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变薄弱了.假如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害处。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他在早上渡河归晋,在傍晚就修筑防御工事,您是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向东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

12、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使秦国侵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高兴了,与郑国签订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就率军回国。子犯请求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就不会到这个地步.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贰(r)于楚 越国以鄙(b)远 肆(s)其西封 因人之力而敝(b)之 氾南(fn) 杞(q)子 佚(y)之狐 夜缒(zhu) 君之薄(b)也 逢(pn)孙 阙(qu)秦 戍(sh)之 失其所与(y) 秦伯说(yu)不知(zh) 共(gng)其乏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