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86668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教学内容根据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

2、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加强探索规律和知识的简单应用。“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

3、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

4、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2数学思考(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感知抽象。(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形象思维。(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

5、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3问题解决(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初步学会通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情感态度(1)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

6、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学建议: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作业的习惯。学生在写作业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方法,保护学生视力。督促学生认真听题、规范书写、细心计算、耐心检查。说到规范书写,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经常有学生把“0”的笔顺写错。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1创设问

7、题情境吸引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以“小白兔采蘑菇”为素材,认识“0”。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

8、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2设计多种活动,激发计算热情学生幼儿园就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习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计算题也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

9、,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发展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数学化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思维获得发展。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探索机会,留有足够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的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幷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

10、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优化计算方法。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二是

11、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四、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9.19.5评讲暑假作业(1)数一数(1) 比一比(1)分一分(1)认位置(1)29.89.121-4单元小结(1)认识15(2) 几和第几(1) 39.159.19认识0(1) 认识=(1)练习一(1) 机动(2)49.229.26认识69(2) 认识10(1) 练习二(2) 59.2910.3第5单元小结(2

12、) 国庆放假610.610.10认识图形(1) 有趣的拼搭(1)25的分与合(1) 6、7的分与合(1)练习三(1) 710.1310.178-9的分与合(2) 10的分与合(1) 练习四(1) 第7单元小结(1)810.2010.24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机动(2) 910.2710.31练习五(1)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练习六(2) 1011.311.7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 练习七(2) 1111.1011.14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机动(2)1211.1711.21练习八(2)连加、连减(1) 、加减混合(1) 机动(1)1311.

13、2411.28练习九(1) 复习(2) 机动(2) 1412.112.5丰收的果园(1) 第8单元小结(2) 机动(2)1512.812.12数数、读数(1) 数的组成、写数(1)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 练习十(1)第9单元小结(1) 1612.1512.199加几(1) 练习十一(2)8、7加几(1) 机动(1)1712.2112.26练习十二(2)6、5、4、3、2加几(1)机动(2)1812.291.2练习十三(2) 单元复习(3) 元旦放假191.51.9第10单元小结(1) 期末复习(4)201.121.16期末复习(5)211.191.23综合练习(5)221.261.30综合练习(5)232.22.6期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