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86415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执教:穆 阳一、教材分析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二、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第三学段

2、的教学目标。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的基础上,教学侧重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的表达作用,进而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3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识文字训练,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和生动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4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四、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2教师搜集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第1课时教学目

3、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自学本课的8个生字,指导“缝、叠”的写法,理解重点词语。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体会大自然无限生机的魅力,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学习重点词句,抓住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的特点,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黄果树瀑布的图片),这就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亚洲最大的瀑布,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同学们想去这美丽的黄果树瀑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黄果树瀑布去游览观赏一番吧。1、板书课题,指导书

4、写。(“瀑”字,左窄右宽,老师特别提示下面部分的书写。)2、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自学生字,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人喧马嘶 雷声轰鸣 訇然作响 漫天浮游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胸膛扩展 三、学习课文24段,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表达方法。1学习23自然段(1)交流对23段的理解,按学生回答出示语句,感受瀑布声音“渐近渐响”和形态壮美的特点。并随机指导生字“缝、叠”的写法。(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打比方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机调整内容,

5、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指导。)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见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就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2、学习第4自然段(1)出示“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生读第4自然段谈体会。(2)课件出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体会水花“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天浮游”。(3)指导朗读。3、填空,练习延伸。多媒体出示句子:听到大风中小鸟的叫声,就像( )4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初步感受了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同时也了解了作者使用打比方的表达方法,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黄果树瀑布(四)布置作业1认真抄写本课生字和词语。2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3写几句话,用上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描写一处景物的声音或形态。附板书设计:17黄果树瀑布声音:渐近渐响 形态:雄伟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