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否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863120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否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中石兽否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中石兽否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中石兽否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中石兽”中的谬论误导了中国几代人 最近偶然在网上看到初中教材上有一篇“河中石兽”的课文,细读之感觉是那么回事。没想到出门下楼时,门外正好有一个空的饮料盒在脚边,无意中顺势将它踢下楼梯,这时忽然想起“河中石兽”叙述的情节有蹊跷之处。该作者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进士纪昀,纪晓岚。纪昀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这篇“河中石兽”取自于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 再读“河中石兽”全然没有首次的感觉,因为纪昀的这篇“河中石兽”完全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根本经不起半点推敲。要弄清楚其中的缘故,我们还是先从原文理解后再作分析。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

3、,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

4、,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从原文的介绍得知在几里外果真找到了石兽,其实作者在杜撰时没有考虑到石兽滚动的细节。石兽在向上游滚动前底部被水掏空是事实,在石兽向上游倾倒的过程中石兽的整体高度也在逐渐的降低,这是势能的转换过程,正如空饮料盒被踢下楼梯一样。如果石兽能在几里外找到的事实成立,那石兽从河床位置需要降低多少高度?这恐怕是纪昀当时确实没有想到的。根据用

5、大米和香皂做的试验,其实石兽在河床原地最多打了一个滚后就永远的被埋在河床的泥沙下面。因为石兽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不可能再次回到河床表面上,河床亦不可能自动降低满足石兽的需要。被埋在河床底下的石兽又怎么会滚动到上游去呢? 下图的演示就很清楚的表面,石兽是不可能远距离的移动的,原文中的讲学者判断是正确的。 纪昀本想通过“河中石兽”的事例向人们说明:天下的事情,有很多人只知事情发展的一方面却不知道事情发展的另一方面,我们能根据事情一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纪昀的想法很好,但在举例编造时出了差错,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河中石兽”的谬论整整误导了我们几代人,现在还有很多科技丛书把它列为讲学教材广泛宣传,不知教育部门做何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