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以其凝练性.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86228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以其凝练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以其凝练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以其凝练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以其凝练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以其凝练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以其凝练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则就要求我们,在现在诗歌教学中要高质量的完成教材所规定的诗歌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说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但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富的情感,想像驰骋,语言高度凝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就目前的现代诗歌教学情况而言,不是很理想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很保守和陈旧,直接影响了诗歌教学效果。有的教师靠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来教学,有的老师则在词句和技法上过分纠缠。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就如舒婷在听完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分析她的致橡树后所说的那样,老师的讲解“像一把手术刀,把我的诗弄得支离破碎”,“把我剁成肉酱,包成了各种各样的饺子,喂给了学生”。是啊,如果诗歌的教学只注重个别字词的推敲,逐字逐句的讲解,实施“一解题、二释词、三译句、四总结”之类的工艺化的切割肢解和拼搭组装,程序机械,手段形式单调,则必将降低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抑制学生学习诗歌主动性和创造性,结果当然达

3、不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进行交流探讨。感谢教研室组织了这次诗歌教学活动,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抛砖引玉来谈谈我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看法。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民族语言的演变和渊源。诗歌深奥的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诗歌想象的思维方式以及诗歌审美的再创造性,有助于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它的“暗示性”原则,对比艺术,通感

4、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它的绘画、音乐美可以激发学生心灵,迸发出他们审美创造的火花,可以说诗歌是文学之母,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这可能就是现行(人教版)初中教材将大量诗词引入的原因吧。(七年级开学第一课就是诗歌在山的那边,八年级选入了很多诗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新诗的一个单元。)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诗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大,和学生的接受倾向相去也较远。(譬如这单元的雨说后者属于朦胧诗,学生更不容易理解。)(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诗歌教学的基础环节文学的骄子是诗歌,诗是文学的最高形

5、式之一。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到现代汉诗,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见诵读是开启理解一首诗歌大门的金钥匙。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诗歌。如教学流沙河的理想时,如果只是一味的一节诗、一节诗地枯燥讲解,必然使学生感到厌烦,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多诵读优美的诗句,诗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本身就是最好的“解说词”。教师要从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细腻的诵读指导和训练。诵读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方法,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味诗的音乐美。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还要通过语调和轻重音的变化去表现丰富的情感,必须读

6、得抑扬顿挫。第三,诵读时,也并不是单纯反复的无目的读,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如:天上的街市,可以让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子?街市上的人儿有什么活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想象空间,也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当然,读的时候也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采用范读、配乐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含英咀华,让学生渐渐从诗歌文字的奇妙组合里熟悉诗歌的内容,初步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音韵美。并帮助学生寻找一种重要的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直觉,更多的是使学生有自主的独特体验和发现,通过颂读对诗歌进行总体把握,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整体观,获得对

7、诗歌情感深层次的理解。(结合星星变奏曲来分析)(二)感受意象,品味语言诗歌学习的关键环节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蕴涵着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跃动着情趣。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学习和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翻译是多余的,鉴赏诗歌更重要的是达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达到美的极致。)

8、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诗歌的情感,而情感是靠诗歌的意象来体现的。意象就诗歌中是饱含诗人感情,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席慕容的乡愁中,“笛”、“月亮”、“挥手”等意象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没有年轮的树”则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割舍不断,无法用时间计算的思念之情。又譬如星星变奏曲,其中最主要的的意象就是“星星”,一般来讲“星星”象征了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而在这首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亮的微弱光明,借此寄托

9、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的追求的理想。另外用“夜、冰雪”等意象用来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整首诗诗意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如果学生能捕捉到意象,自然也就领会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探讨“星星”的意义,也就是探讨了诗歌的主题,教学难点会迎刃而解。另外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味。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要引导学生品味诗人的语言之美,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情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

10、多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课文情境,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趣。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体味诗意,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三)分析比较,领悟诗意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诗歌语言精练、含蓄,有丰富的意境、强烈的思想感情。但一些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不高,因此诗歌的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新旧的迁移,通过比较分析来提高诗歌学习的效果呢。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是不是让学生先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崔颢的黄鹤楼,然后体会诗中的思乡之情。接着在学生熟读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

11、悟诗的思想感情。再比较本首诗和前边的诗的不同之处,乡愁还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渴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愿望。这样是不是收到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效果呢。又如教学雨说是不是可以联系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写春雨的语句,通过分析比较来增强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广度和深度。比较分析,领悟诗意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教诗歌和学生学诗歌,并非是就诗论诗,这样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我们学了诗歌后,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下,要对不同的诗歌及其作者意图作对比分析,得出不同。比如说从结构上作比较、从作者的写作风格上作比较、体会出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感情寄托。这样,才能使学生脱离现有的诗歌,去体会赏析另外的诗歌。通过比较分

12、析,能使学生增进认识,使他们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四)学写诗歌,读写结合诗歌教学的提升环节现代新诗语言新颖、凝练,又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口头欣赏、书面评论、变体改写、描述画面、等来提高学生学诗写诗的兴趣。如其中的“模拟仿作”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既能使学生充分感悟新诗语言的奥妙,又能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进而与诗歌的情感相碰撞,充分理解教材。如我在教学雨说一课时,让学生仿造句:“小溪见了我,笑出了声;种子见了我,笑出了芽;石榴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喜爱完全融入诗中,写出了不同的仿写句子,对学生的审美、理解、联想和

13、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有细心的学生把同学仿写的句子整理在一起,又变成了一首赞美春天的组诗。也可以把以前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试着让学生仿写,学生兴趣盎然,写出了激情满怀、真挚动人的诗句。新诗以情成篇,以情动人,在教学中,抓住新诗这一特点,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何乐而不为呢。通过一系列活动,学写诗歌,让学生在充分的语言使用中进行语文学习。我还经常让学生进行散文诗的改写,把散文诗提炼改写成诗歌,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也很喜欢。 要指导学生善于在诗歌的总结提炼中得出一些写作

14、技巧、意境表达方法、写作规则等。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茫,在平时的诗歌学习中,要逐步贯穿始终,最终或许能培养出很多写诗能手,学生的诗歌也许稚嫩,但用心所写,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一定要放手让他们写。(五)课外拓展,实践提高诗歌教学的延伸环节课堂上所学的诗歌毕竟是有限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课外要多加学习积累。如举行诗歌朗诵会,在赛诗会上,除了朗诵学生自己喜欢的名作外,还要指导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诗句。如:夜、萤火虫,外国不少诗人也写到同样的诗题,课外搜集几首这样的诗,说说他们所表达的内涵是什么。又如让学生在阅读课欣赏新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以及当代著名诗人叶延滨、陈云

15、其等诗人的诗歌,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来欣赏、点评,并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诗句。另外也可以通过学习歌词来学习诗歌,方文山的歌词写的特别好,学生很喜欢。“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歌词欣赏中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也可以模仿着写。还可以采取诗歌研讨活动:如冰心的纸船,船舟是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远的意象,课外搜集有关写船(舟)的诗歌作品,共同探讨舟的文化意义。这样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欣赏新诗,从中积累、感悟和体验,必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总之,“教无定法”,现代诗歌的教学也一样,以上这些只是个人的见解。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让学生拥有一颗诗心,现在诗歌教学无疑是一个突破口,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开创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益。除了在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上要有新的追求与突破外,还应努力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现代诗歌的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力于诵读、背诵,少做无为的分析,指导学生重在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歌天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