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85995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一、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

2、“春秋三传”。二、史书体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分别属于的史书体例是:“二十四史”包不包括资治通鉴:三、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5、失其所与,不知四、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并及今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之往来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师(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3、惑也。2、辞(1)公从之,辞曰 (2)归去来兮辞3、鄙(1)越国以鄙远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济(1)朝济而夕设版焉 (2)同舟共济(3)无济于事5、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微言大义(3)防微杜渐6、焉(1)子亦有不利焉 (2)焉用亡郑以陪邻(3)朝济而夕设版焉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7、以(1)以其无礼于晋 (2)越国以鄙远(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以乱易整,不武8、之(1)亦去之 (2)何厌之有(3)行李之往来 (4)是寡人之过也(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9、其(1)吾其还也 (2)以其无礼于晋(3)其皆出于此乎 (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六、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晋军函陵2、越国以鄙远3、若不阙秦4、既东封郑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6、共其乏困 七、翻译下列句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八、 有人认为,烛之武是一个志士,有是一个勇士,更是一个辩士。你意下如何?九、 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对联。 ,烛之武语妙退秦师。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 烛之武十、整篇作品,故事情节不是平稳发展,而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那么一波三折体现在哪?作品也是非常自然的设置了伏笔和照应的,那么伏笔和照应又体现在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