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85367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诗》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诗》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诗》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诗》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诗》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诗》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诗》教学设计[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诗教学设计罗村中学 李贞一、教材分析马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英雄品格光耀千秋中的一首托物言志五言诗。是对该单元革命先烈光辉形象的延伸,诗歌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静态中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慨叹,流露出了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李贺的马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二、学情分析乡镇中心校六年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课读通古诗可以做到,但古诗语句简练,情感丰沛,现代初中学生对马在古代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因此难于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心理,同时文为心声,作者的人生经历幻化成的人生感悟超越刚上

2、初中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因此光是理解诗表达的文字意思不难,记住古诗也不难,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才华的渴望,但又不遇于时的感慨、愤懑、矛盾心理是难点。三、教学目标:1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理解意象 激发兴趣1.你会填吗?一(马)当先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千军万(马) 万(马)奔腾 快(马)加鞭 2.通过观看图片,音频等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画面,更生动形象直观的全方位感受马的形象3.总结马的形象:雄浑、高昂、

3、豪迈、战马的英勇潇洒(二)回顾方法 学以致用v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v 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v 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三)方法引导 层层深入1、一看诗题明对象2、二看作者知背景(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考试,获得考取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亲叫李晋肃,考进士与其父名“晋肃”谐音,如果他参加进士考试,那就是冒犯父亲,是大不孝。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为好。所以李贺未能应试,终生落魄不得志,27岁就英年早逝了。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呕心沥血,用才华横溢的诗笔,筑成一个神奇

4、瑰丽的世界,流传下来240余篇光芒四射的诗篇,这些诗歌中以“马”为题或谈到“马”的诗歌有80多首,占全部诗歌的三分之一。可见李贺对于“马”有一种情有独钟的喜爱。李贺的诗风格独特,想象力丰富,人称“诗鬼 ”。 清人王琦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者,而意初不在马矣。” 3、三看诗文解大意 yn gu lu t m 燕 钩 络 踏 漠(1)初读诗文,初步感知。自学要求,4 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3、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

5、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2)明确诗歌韵律节奏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3)分步解读,理解句意出示重难点注释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想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自读前两句,小组讨论:1、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是什么描写?写了些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大漠:空旷荒凉燕山:连绵不绝 高拔险峻 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

6、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沙如雪”:不仅从视觉写出颜色,而且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的感觉。可见,月光皎洁是“沙如雪”的前提,也就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月似钩”:首先写出了月亮的形状,但此处的“钩”不仅仅是写形状,更是写作者的向往。(4)四看资料悟诗情 v 此处的“钩”,就是“吴钩”。v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钩”已经超越兵器本身,成为

7、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上升为一种骁(xio)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李贺南园十三首中就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诗句。自读后两句并思考: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由此说明了这是一匹怎样的马?2、“何当”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题目是马诗,但诗中不见一个马字,是否跑题了?为什么?“踏清秋”:声调铿锵有力,词语搭配新奇。 “清秋”之时草黄马肥,正好驱驰,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是壮志得酬的快意。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已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些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一种怎样的心境?但

8、以“何当”引出,却让人感慨扼腕。 “何当”即“何时”,冠以“何时”,即说明遥遥无期,不知什么时候,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 (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

9、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含蓄地表达了为国立功的愿望。 (二)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李贺就是在写马吗?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四)作业布置 延伸拓展1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2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篇短文,注意充实环境描写,丰富细节,凸显诗中形象的特点。200字左右。六、板书设计 马诗李贺 写景 托物言志 抒情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遵循“整体感知知人识文分析品味理解共鸣”的古诗教学程序,通过一个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扣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来推进课堂,放手给学生思考、讨论,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收效良好。但学生真正能感悟到作者心境的还是不多,为什么?也许是读的力度还是够,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