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导学案(总10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85241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城》导学案(总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边城》导学案(总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边城》导学案(总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边城》导学案(总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边城》导学案(总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城》导学案(总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导学案(总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隆德县中学高二语文边城导学案 高二(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乡土小说的风格。2、分析翠翠等主要人物的形象。3、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人性美”。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习课时 两课时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预习检测1字音茶峒()蘸酒()泅水() 氽水()踹水() 悖时()喧阗() 怏怏()角隅() 歇憩()碧溪岨() 棕榈()2字形(1) (2)(3) (4)一、整体把握 梳理

2、情节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点读本文节选了边城的第三至第六章,虽是节选,但也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展示课导学】 二、合作探究1、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举例说明)?请概括其环境特点并用文中的描写来说明。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1)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爱和美的化身,试分析翠翠身上体现的美的特点,并分析作者之所以刻画翠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原因。(2).学生阅读相关文段,概括“爷爷”的性格特点。(3)学生阅读相关文段,概括“傩送”的性格特点。(总结:这些优美、淳朴的人体现的是整个湘西民风的淳厚,不仅仅是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傩送等,还有士

3、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他们的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的是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三、阅读讨论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情画卷。阅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一点?四、合作探讨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五、感受鉴赏(一)圈画你最欣赏的语句,用心诵读、体会并交流(二)自然风景和地方风物的描写 (三)诗意的人及人的“生存形式”(四)故事情节的散文化和诗化 六、拓展深化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

4、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主题)七、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可以围绕下面的问题研读。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课后反思】知识盘点心得体会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

5、围。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2)边城内容精要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

6、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是三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让她自己做主。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

7、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大老唱的,大老讲实情讲出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他听说大老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

8、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3)资料补充1、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2、“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语)3、据说,1984年,沈

9、从文在众人陪同下,重游湘西老家,兴致勃勃,然而,最后一天,82岁的他却突然坐在地上不起来,哭着说自己再也不想离开了。 4、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作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像孩儿永远扑进母亲的怀抱。 (4)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

10、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序)边城导学案答案一、整体把握 梳理情节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内容。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与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第六章: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二、合作探究1、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举例说明)?请概括其环境特点并用文中的描写来说明。(参见世纪金榜)(1)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爱和美的化身,试分析翠翠身

11、上体现的美的特点,并分析作者之所以刻画翠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原因。点读边城是一曲充满爱和美的田园牧歌,翠翠俨然是爱和美的化身。(1)纯真、可爱。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2)孝顺、懂事。比如第四章第2段中“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第6、8段描写捉鸭的人少了、看龙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表现了翠翠内心的焦急;两次想到“假如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表现了她对爷爷无比的依赖。(3)聪慧、矜持。比如

12、第五章中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第六章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前两年端午节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总之,翠翠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少女,她天真活泼、乖巧善良。她爱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祖父,也爱自然和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她纯洁、天真的心里,逐渐萌发出对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朦胧憧憬。爱的敏感和少女的羞涩等心理活动,细致地表现了她性格的变化。作者通过这一种朦胧的情感描绘出一种纯洁美好的人类感情。翠翠这个没受城市污染、通体透明、焕发着自然之美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爱

13、和美的极致。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作者热烈追求的质朴自然的人生。(2).学生阅读相关文段,概括“爷爷”的性格特点。明确:小说中的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是一个忠于职守、古道热肠、深爱至亲的老人。他是溪边渡口的摆渡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每到“十四中寨逢场”,“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因此,即使翠翠几次三番地呼叫他回来,他也不理会,直到坚持渡完最后一个人才收工。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在生活上、感情上对她无比关怀,尽力体谅。(3) 学生阅读相关文段,概括“傩送”的性格特点。三、阅读讨论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

14、又动人的湘西情画卷。阅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一点?明确:(一)风景美:“豆绿色”“银色薄雾”,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二)风俗美:端午节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划船靠前可领赏、放鞭炮、军民追赶大雄鸭、包尖角粽子、迎婚送亲给红包)新年(狮子龙灯、锣鼓炮仗烟火)和谐、淳朴 (三)人情美:1、军与民、官与民(安居乐业、与民同乐)2、赛龙舟的水手之间、穷人与富人(顺顺、团总)、爷爷与卖皮纸商人、爷爷与代理看船的(善良、淳朴、敦厚、乐于助人)3、翠翠与傩送:邂逅、误会、朦胧、情窦初开4、翠翠与爷爷:女孩的心事真难猜,翠翠单纯活泼、天真无邪,善良温顺,乖巧可人;又情窦初开,

15、不免思绪纷乱,举动反常,总之,自然而健康,符合人的本性。老船工有湘西底层人的淳朴、诚实和坚忍,虽然生活清贫,却乐善好施,洒脱中又时露迂阔,对孙女充满悲悯的疼爱。 四、合作探讨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明确: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