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84929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时代要求教育, 培养和创造真正的人, 是教师的职责, 也是他的神圣任务。古有明训, 良师兴国。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称做 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 , 特别是塑造人的心灵的 特殊雕塑家更多人把教师喻为园丁, 蜡烛, 阶梯, 铺路石子.等, 实在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含义和非常丰富的内容。早在抗战期中, 蒋介石先生已昭示国人: 现代国家的生命力, 第一是教育, 第二是经济, 第三是武力。 到了台湾, 他仍不断提示国人: 中兴以人才为本。 , 又 师资第一, 师范为先。纵使世风日下, 天、地、君、亲、师并尊的中国优良传统已日渐式微, 但教育作为社会变迁进步, 变化气质, 改变人性的主

2、要动力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一、教师的角色及地位 (岂止传道, 授业与解惑)无可否认, 教师是人类文化创造历史中的重要角色, 牵动着国家民族的脉搏, 左右着社会的今日及明日。但是, 事实证明教师并不是教育过程中唯一的力量, 在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的长期发展中, 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力有意或无意地, 直接或间接地, 有形或无形地, 长期或短暂地, 定期或偶然地, 有益或有害地加进来, 且发挥着大大小小的作用, 这时就有赖教师来负起主导地位, 对这些 原始教材 加以剪裁, 修正或优化, 去芜存菁, 再慢慢导引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发展, 对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施加影响。为此, 社会, 学校, 家长和学生赋给

3、了教师多种多样的职责和功能, 要求教师根据社会不同层面的期望和要求, 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1、是知识的传授者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 到近期的大热门理论建构主义, 教育心理学一再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就是说知识的获得无论是经由刺激反应, 同化顺化, 或由学习者自行建构, 原始知识及部份具特殊性质的知识仍有赖教师的耳提面命, 谆谆善诱。教学的基本涵义, 本来就是能够教晓别人一些他所不懂的, 却是应该懂的东西。这就是韩愈的所谓 传道 的意思了。2、是学生的榜样虽然教师的专业是传授知识, 但不能避免的是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处处模仿或认同教师, 故此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品行、生活、

4、态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邓小平先生在1989年强调教师要有为教育献身的崇高品德, 要做到 教人先正己, 自尊, 自主, 自爱, 自强, 热爱本职工作, 用自己的情操和思想去影响学生,他殷切盼望教师们能够树己树人, 为未来的家庭和国家播下希望的种子。不单如此, 教师对他所教学科的态度, 以及对学习的态度也往往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力。3、是学者, 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变量。面对一群活泼生脱的学生, 处于瞬息万变的课室中, 现代教师必须集学者, 学习者和研究者于一身。 是学者, 因为教师以其渊博的学识, 丰富的人生经验协助成长中的学生, 学习所不知

5、的事物。是学习者, 因为教师也有他所不知道的一面, 更知道有太多的事物, 亟待进一步的学习, 所以他仍需要在学习的旅途上不断寻觅。是研究者, 因为教师是唯一处于前线阵位的教育工作者, 只有他最明白各种教育理论, 课程设计及辅导辅助等后勤资源拿到实际环境中的实用价值。教师们都是一群认真地使理论实现且能系统性地正视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的人。从微观角度来看, 教师作为研究者就是对自己的教学抱开放态度, 时时刻刻在 为什么why? 是什么what? 怎么会how ? 何时会when? 何地会where? 的疑虑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取向。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就是在条件及时间许可的大前提下作学术性研究, 教师参与研究

6、将会是教育界未来的大方向。二、 处于急剧社会变迁中教师的新角色 (教师面临的压力及挑战)教师的工作本来已经不轻, 备课上课, 见学生见家长, 出卷改卷.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但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 经济的霍然起飞, 带来社会的不平衡与动荡, 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多, 如升学主义, 精英教育, 自动失学儿童, 校园暴力, 黑社会之渗入, 曲解人权.等, 而社会、教育当局、学校行政、家长、学生等都或多或少地把上述问题归因于教师, 在指责中带着种种期望, 要求及规定, 屈于这百上加斤的劣势下, 部分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焦虑, 感到爱莫能助, 了无意义, 有种采

7、得百花酿成蜜, 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 完全耗尽了(teacher s burn-out)。美国1976年9月号之教师杂志(Instructor Magazine)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 征询三十万读者填答, 从九千多份回答问卷中(绝大部份是小学教师)发现, 84%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 75%认为至少会因压力或紧张而引起的疾病赔上一些工作日。美国教师协会NEA在1938年的研究指出, 5150位教师中, 37.5%有严重焦虑和精神紧张的情形(Miller, 1981)。 Maslach & Jackson 1981年关于教师职业倦怠之研究指出教师的职业倦怠甚至高于学校中的辅导老

8、师。作为一个今日的教师, 除了要面对工作负荷, 角色不明确, 家庭, 感情生活, 经济(薪金微簿), 晋升前境不明朗, 职业满足感不易得(毕竟树人是百年大业, 实时的回报只属意外收获), 加上近期有渐趋严重化迹象的校园暴力威胁到教师的人身安全和专业承担冲突外, 还有来自以下的挑战:1、信息爆炸挑战教师的学科知识有时学生由于自身的条件(如父母亲属的职业)或兴趣, 会在某一个问题上知道得比教师更多、更广, 甚至更深入, 加上童真与无忌, 往往会把教师问得困窒非常。其实这绝非今日的现象, 韩文公早已有说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今日的教师除了要勉力

9、扩阔自己的知领域外, 就必须以一颗平常心对事对人, 千万不要误以为一旦被人家发现他居然有些不懂的知识, 是种不可原谅的耻辱。2、青少年问题挑战教师的角色差不多每一个踏足教育界的现代教师都或明或暗地要兼负辅导之责, 大至暴力、性、毒品、破碎家庭, 小至交友、欠功课等等都在在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有些学生更会遁作文、周记等途径, 向教师发出求助的呼声。教师的 执教 已断断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不论曾受训与否都必须兼任辅导, 合理和适当地疏导学生的感情, 以预防或治疗不健康的行为。有时更要对学生家长进行辅导, 教师 有教无类, 任重道远 的角色在这里表露无遗。话虽如此, 教师毕竟也是血肉之躯, 处

10、于这个工作明显增多而工时与薪酬未能作出相应调整的青黄不接阶段, 肯定会感到负面的压力。3、认知革命挑战教师的教学取向在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书中, 杜威对于教育本质与特色有非常精辟深刻的探讨。杜威认为教育或教学既可视为是激发学生潜能天赋的导引, 亦可视为是塑造学生的目标与兴趣的过程。前者是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后者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高强华, 1995, 页75)。今日的教育取向, 由教科书的设计, 到学习方法, 到评估等都着眼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及探讨, 强调种种式式的学习都应由学习者的兴趣出发, 鼓励学习者直接参与, 而经验与过程就是学习成果了,教育的重点因而落在知识的迁移

11、及问题解决上。香港现时推行的目标为本课程(DOC)的基本理念就是从这儿出发。但今日的教师在自己求学时却仍是接受灌入式教育的一群, 当时的学习主要是由口语板书、抄写、背诵及 猜测 标准答案组成; 要求他们一下子来个急转弯实在很苛求。虽然教师在职进修的机会也不算少, 但以教师工余的有限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学术性学习, 效益肯定会来得比要求慢很多。4. 现代管理学的观念挑战教师的责任分担与承担现代管理学的理论认为教师参与校政有助提高教师的士气及归属感, 事实亦正如是。香港前几年开始推行的校本政策(SMI)的整个构思就是这样产生的, 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已由以前的单元化(直观上)渐变为多元化(实质上)。问题在

12、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那么多元化, 尤其为一些老教师, 他们入职时只一心一意以传道授业为己职, 没想到教了大半辈子的书后, 教育行业竟弄出这么多新名堂来, 且给自己扣上了一顶责任分担与承担的帽子, 勉力为之, 却又茫无头绪, 不为之, 却未必能过得自己责任感的一关, 可见他们的适应有很多困难。那年青的一辈又怎样? 也殊不容易, 因为一来缺乏前辈的指导, 二来又不敢摆出个 后来居上 的样子, 以免有伤同事间和气, 毕竟, 教员室的人际关系若弄得不好, 也是挺磨人的。三、教师的基本素质 (好教师的特色)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得好, 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 他是一个好教师; 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

13、孩子, 他是一个比那种虽读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好一些; 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对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 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 究竟什么才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呢? 尤其是作为一个廿世纪的称职教师。(一)个人态度1. 懂得爱, 愿意爱, 勇于爱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 它高于母爱, 母爱容易出现溺爱, 而师爱却是不放纵的理智之爱; 大于友爱, 友爱有时也求回报, 而师爱却是不求回报的主动奉献; 胜于情爱, 情爱既求专一又自我, 而师爱却是无私的, 博大的。 怎样才算愿意爱呢? 孔子曰: 爱之, 能勿劳乎? 忠焉, 能勿诲乎? 但教师有时为学生付出了上好心血结晶, 或甚至把自己弄到心力交疲,

14、 却未必得到相应的响应, 这时教师愿不愿意坚守理想, 继续为学生劳心劳力? 毕竟, 教学是无私的, 唯有只问耕耘,不问 收成 的教师才能在时间的满全时有所收成。 爱的要求很高, 所以只有勇敢的人才会爱, 才能爱, 才敢爱。陶行知论师爱说得好: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桥梁。有了爱, 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沟, 情感交集, 才能筑起一条心灵的信道, 才能发挥到传道, 授业, 解惑的实效。学记有说: 亲其师, 信其道。就是说情感才是传授知识的桥梁。教育就是爱, 亦只有爱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教育。要达到桃李满门的境地就先要有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志气及勇气。2. 相信

15、孩子, 信任教育的力量和热爱孩子密切相联系的是相信孩子, 相信他们的可塑(教)性。这就涉及到相信教育的力量的问题了。就是首先要肯定所有的孩子的本质都是好的, 都具有接受正规教育而好好成长及发展的本性倾向。这里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对教育的力量具有无限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和 无可救药 的学生之间的冲突往往是因为教师把对邪恶的憎恨转向了对学生, 这时教师一定要忠于一个原则, 就是孩子心灵里的邪恶不论有多么可怕, 也要在这个畸形化了的心灵里首先看到人, 且是一个期待有人帮助他摆脱邪恶的人。教师要响应的不是邪恶的呼唤, 而是人性的呼唤, 虽然这份人性可能暂时模糊了, 但它终归要放出耀眼的光芒。1968

1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Jacobson)发表了 课室中的皮格马利翁 研究报告, 证实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往往具有奇迹性的魔力( 李秉德, 李定仁 1994, 页154)。不但如此, 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期望也能快速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后果。3. 求知欲强 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明白到教学在信息大爆炸的今时今日, 单靠经验已是十分不足够了, 所以教师必须有自学的习惯及求学的热忱, 视求知为乐趣, 而不是重担。学校教育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能否顺利实现,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培育, 而学生多元智力的培育又与教师的文化素养, 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息息相关。故此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 而且必须不懈地吸收、补充、更新、加强和完善自己的学养, 以收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