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84779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37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水土保持方案.doc(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综合说明1.1主体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 哲庄煤矿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哲庄乡境内,赫章至镇雄省道通过哲庄煤矿区,由哲庄煤矿区至赫章县城约50km,由哲庄煤矿区至镇雄县城约30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矿区位于赫章县城北东方向,行政区划属赫章县哲庄乡管辖,哲庄煤矿区南部距哲庄乡政府约0.5公里,交通方便。哲庄煤矿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环境保护局 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黔煤办字【2006】97号)的文

2、件精神整合、调整而成。该煤矿煤炭资源较丰富,赋存条件较好,有利于正规化开采。区内居民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洋芋、玉米为主,杂有少量水稻,副业以养殖鸡、猪、马、牛、羊为主。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发展煤矿采掘及其相关产业是其优势。项目对加快当地人民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和可行的。1.1.2项目基本情况(更改数据)哲庄煤矿形状为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平面上呈多边形,东西长1430米,南北宽1830米,面积约2.464平方公里,由5个直角拐点坐标圈定(见表):面积约为2.464km2,保有资源总量为万t,设计可采储量万t。整合后矿井主要由工业场区、储煤场区、临

3、时排矸场、运煤道路、办公生活区等五大部分组成,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服务年限7.8年,年排矸量0.75万t(折合为0.42万m3),建设总工期为5个月(含准备期2个月)。煤矿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0.43万m3(其中地面工程0.11万m3,井筒岩巷工程量0.32万m3),回填土石方0.20万m3,排弃土石方量为0.23万m3,以上均为自然方。工程项目总投资为908.75万元,吨煤投资60.58元,项目无拆迁安置。 哲庄煤矿区拐点坐标 表1-1拐点XY1302528035482720230252803548415033024030354841504302345035483590530234503

4、54827201.1.3项目区介绍煤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标高1927.2米;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海拔标高1480米;相对高差447.2米左右,属高原低中山地貌。矿区在水系上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水流汇入矿区南东的六冲河。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最高34.1、最低-9.6。年平均降雨量1243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多为东风。1.1.4项目前期工作及设计进展情况1.1.5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的原则

5、,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为初步设计深度。本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项目投产后的当年或后一年。本项目于2006 年10月开始施工, 2007年3月投产,因此,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06年。本方案服务年限共计7.8年(包括建设期5个月)。1.1.6项目整合前后基本情况(1)矿井整合前基本情况1.2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情况项目区属水力侵蚀分区中的北方土石山区,其土壤容许流失值为200t/km2a,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为中度水土流失区,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为2600t/km2a。工程所在地在哲庄煤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和哲庄煤矿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

6、中,均属于重点监督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二级标准,由于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mm,为中度水土流失区,因此对防治标准中个别标准进行了调整,防治目标为:施工建设期:土壤流失控制比0.5,拦渣率90%。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治理率96%,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6%,土壤流失控制比0.5,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6%,林草覆盖率22%。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1)工业场地场址比选方案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根据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结合场地地形、外部运输、供电、煤层赋存条件及本矿现状,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中,选

7、出了二个场址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以*煤矿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为矿井的主井和副井,东部以*煤矿斜井为排风井设一双翼下山采区,西部以*煤矿斜井作为排风井设一单翼采区。方案:以哲庄煤矿新建的主井和副井作为矿井的主井和副井,主副井为进风井,原哲庄煤矿主斜井为排风井,一矿三井。从水土保持角度讲主体选择的二个场地具有的优缺点详见表1-1,从表中可见方案在水土保持比较中占优势,本方案同意方案为推荐方案。 表1-1 从水土保持角度主体选择场地的优缺点情况表序号项目方案一方案二1场地地质情况利用原有场地,场地平坦,场址处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利用原有场地,场地平坦,场址处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

8、等不良地质现象。2扰动地表面积利用原有场地,占地5.8 hm2,扰动地表面积小利用原有场地,占地5.6hm2,扰动地表面积小。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项目区无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损坏植被与原地表面积较大。项目区无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损坏植被与原地表面积小。4弃渣量工业场地已平整,挖填方量小,弃渣量8860m3。工业场地已平整,挖填方量小,弃渣量9640m3。5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6水土流失危害危害周边耕地危害周边耕地7限制因素无无(2)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在发挥主体工程自身作用的同时,也具有减少径流冲刷、保护水土的

9、功能。但就整个工程而言,由于行业差异,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设计的深度有些还不能满足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阶段的要求,有些没有具体量化典型设计,在判断这些措施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时需要重新分析论证。因此,本方案从防治水土流失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分析论证,并纳入本方案的水土保持体系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现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统计见表1-2(分区评价详见“5.4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与评价”)。表1-2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统计表项目区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工业场区排水工程m80储煤场区排水工程m150临时矸石场区运煤道路区

10、办公生活区排水工程及绿化工程m/公顷650/0.22合 计m2640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总面积 35.0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4.71hm2,直接影响区面积30.3hm2(地面工程影响0.92hm2,塌陷区29.38hm2)。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经预测,工程建设将扰动地表面积4.71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总面积4.71hm2。共开挖土石方量6185m3(其中地面工程2948m3,井筒岩巷工程量3237 m3),回填土石方量1350m3,排弃土石方2412m3(其中石方2412m3),以上均为自然方。本项目工程可能造成

11、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61.65t,新增水土流失量78.41t。根据预测,确定本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域为主井工业场地区、副井工业场地区、进场道路区和输水管线区;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域为主井工业场地区、排矸场区和输水管线区。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本方案共划分成6个防治区,即工业场区、储煤场区、临时排矸场区、运煤道路区、办公生活区和井田塌陷区。 总体布局为:对工程各建设区的裸露区域进行绿化,补充临时措施;对井田塌陷区提出水土保持定性要求。根据不同防治分区、不同措施类型的典型设计推算,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主要有:工程措施主要为挡水墙80m,排洪渠135m,排水沟850m

12、,植物措施总面积为1.13hm2,其中种植乔木臭椿677株、栾树150株、毛白杨640株、桧柏640株,临时措施为临时排水沟 570m,临时土袋拦挡456m3。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68.8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20.7万元,植物措施费6.0万元,临时措施费5.14万元,独立费用30.84万元,基本预备费1.88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4.28万元。方案实施后(即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建设期的土壤流失控制比0.55,拦渣率97.4%;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97.0%,水土流失治理度86.9%,土壤流失控制比0.55,拦渣率100%,林草植被恢复率98.3%,森林覆盖率

13、24.0%。1.8结论与建议1.8.1结论按本方案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本项目建设过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还能大大降低项目区原地表水土流失量,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评价,本项目是合理可行的。1.8.1建议(1)本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要与当地水土保持规划和区域治理方案协调进行,把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有机结合,达到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目的,以较低的投资取得最大的效益。(2)要切实作好排洪渠的清理工作,确保场区上游产生的洪水能够顺利下泄。 (3)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时建立相应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14、4)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规范施工行为,严格按水保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施工中对开挖弃渣实行“先挡后弃”,注重临时防护措施的设置,加强雨季施工的要求。(5)方案实施前,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切实落实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法防治水土流失。1.9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见下表。哲庄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哲庄煤矿技术改造流域管理机构 *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 *涉及地市或个数 *涉及县或个数 *项目规模15万t/a总投资(万元)908.75土建投资(万元)128.67动工时间 2007年10月5日完工时间 2008年3月5日设计水平年2008年 项目组成建设区域长度/面积(m/km2)挖方量(m3)填方量(m3)工业场地区1.16638638储煤场区0.60临时排矸场区1.355251350运煤道路区0.5117851785办公生活区1.09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省级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低山丘陵地貌土壤类型褐土、棕壤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林带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200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35.01 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200项目建设区(hm2)4.71 扰动地表面积(hm2)4.71直接影响区(hm2)30.3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