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作业.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484523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贸易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兰,一个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北京大的国家,却在17世纪成为了全球商业的霸主。荷兰在鼎盛时期居然占据了当时世界贸易的一半,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在世界各个角落有15000多个分支机构,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了日本的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的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他们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即现在的纽约。这些丰功伟绩,居然是由面积如此之小的荷兰创造的,不得不令人瞠目结舌。那么,其背后大国崛起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这很值得我们探究一下。鲱鱼应是荷兰崛起的一

2、个起点。在15世纪时,有着100万人口的荷兰,靠着洋流带来的丰富的鲱鱼,解决了20%荷兰人的生计。在荷兰捕食大量鲱鱼的同时,必然于北海其他民族产生竞争。然而聪明并上进的荷兰人发明了一刀除去鱼肠子的方法和独特的储藏技术,使其生产的鲱鱼畅销欧洲各地。使鲱鱼成了其独有的资源,最终使得荷兰在这场竞争中获胜。以至于现代的荷兰任刻意保留着几个世界前的传统的鲱鱼生产方法。通过捕鱼,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捕鱼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传统。荷兰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为了使人口密集地区每天不会被潮汐淹没两次,建造了复杂的水利设施。现代的荷兰,沿海有1,800

3、多公里长的海坝和岸堤。为了排涝,修建了多条运河,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成为商业集散地。鲱鱼畅销欧洲,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英国商人,荷兰人又设计了一种造价低廉的船只,以至于运价低廉,被誉为“欧洲的海上马夫车”,并且船只具有独特的设计,船只肚子很大,甲板很小,减少在贸易中的上税额,使其利润增加。在八百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

4、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首先看硬实力,荷兰人充分发挥了自己水上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优势,使之成为发展世界贸易的有利前提条件。除了这个显著的优势外,我还实在再找不出其他的硬实力因素。国土和人口就不用提了,资源也相当有限,更有意思的是,那时的荷兰人对中央集权的政府很不感冒,他们更倾向于地方自治,以此来保障他们的商业自由。 再来看软实力,硬实力不行,那软实力肯定很突出。对的,荷兰的重商主义使得荷兰人能不顾一切的发展自己的海上商业贸易。而且,前面我提到的地方自治

5、,也使得荷兰的商业有了更多的发展自由和创新能力。和英格兰的海上贸易竞争就能看出这点,虽地理人口等处于劣势,但他们对商船的大胆改造(去除火炮并缩小夹板面积同时加大商船容量),和在商业信誉方面的坚决信守(宁可冻死也没有动托运人的货物),使他们最终击败了英格兰,在海上贸易领域遥遥领先。为了打破西班牙对自己的商业封锁,聪明的荷兰人准备发展远洋贸易,为了解决远洋贸易需要的巨额资金,他们成立了股份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向大众融资。五年后,东印度公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上贸易霸主,贸易量超过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总和。同时,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阿姆斯特丹成为了当时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当货币流通在

6、荷兰受阻时,荷兰又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银行的交易可以保持很高的自由度。自此,银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信用达成了有机的统一,金融和商业体系空前发达。荷兰人占据了当时世界贸易的一半,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但正是因为这种发展模式,也埋下了荷兰最终衰落的种子。17世纪末期,荷兰在世界的商业地位慢慢下降,逐渐被重视工业的英国所取代。成功的因素固然重要,但衰落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更值得我们探讨。我觉得荷兰最终衰落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国民崇尚自治,对中央集权政府不感兴趣,无政府状态的出现比较频繁。这样的后果是国家容易受到外来列强的侵略和欺辱,西班牙国王和英国女王都曾经对荷兰行使过治理权利,给荷

7、兰人带来了极大的教训。经济的良好发展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环境,但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那么,全体国民肯定做不到心往一处使,最终也将因为国家的动荡而带来经济的衰退; 第二,对外依存度过高,本国工业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发展。经济学中GDP是由四部分构成的投资、储蓄、消费和进出口。而荷兰对投资这一块并没有加以重视,使得国家发展的内生力不足,相反,荷兰对金融相当依赖,也相当疯狂,曾经的“郁金香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且,荷兰没有发展实体工业的人口以及国土优势,这是他的一个弊端。 一个小小的荷兰居然也能在世界大国的舞台上留下自己华丽的身影,那么,我们中国呢?中国的发展将往何处去?这些问题还很值得我们不

8、断反思。不过历史学家们评述荷兰的和平是因为他们重商权而轻主权。因为重商权,他们培育出了现代经济制度的雏形;因为重商权,他们成为了海上的马车夫;因为重商权,他们得以催生了近代共和国制度。但是轻视主权又使得他们在政治上一次次地犯下今天看来很低级的错误。但是,荷兰人未必认为这样不好。他们似乎是富而不贵的典范,并且安于这种生活。荷兰毕竟太小了,又没有日耳曼、斯拉夫那样强烈的大民族意识。用小国大业来形容荷兰再贴切不过了。 没有强力的集权,没有领土的野心,只有商业版图。但是,没有强大的政治庇佑的生意人,注定不能长久。还真是佩服荷兰人的性格,他们眼中似乎只有海洋和利润,即使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当过一流强国,并且

9、终被从一流富国中挤掉,依然不改的奉行着祖先的信条。他们更像海洋上的犹太人。 严格的说,所谓的荷兰崛起算不得和平,同样夹杂着殖民扩张,但与其他列强相比较时,他可以算得上温柔了。他们只是重商,同样是在没有海洋谋略的童年里干出了只有成年人才该做的大事情。但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榜样,所谓先驱的价值也就在于此吧,不是要带给人们什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是要带给人们思考或反思。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而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在技术引进上存在很多问题,使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缓慢。首先中国在技术引进上存在技术重复引进现象。我国的技术引进缺少总体规划,很多企

10、业由于缺乏引进方面的经验,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引进的可行性研究,致使经常出现以下形式的重复引进:一是同种技术的多次引进,这主要发生在市场需求量急剧扩大或产品利润高的行业,如钢铁、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虽然每次引进都有技术层次和水平上的提高,但没有进一步更新,形成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二是同一水平层次的技术被国内不同地方的不同企业重复引进,很多实用而且利润高的行业就经常出现这种问题,带来了大量的浪费。其次技术引进中的人才问题被忽视。人才是知识与技术的载体,可以说,技术的转移促使人才定向流动,人才的流动又会反作用于技术转移,引导技术转移的方向。我国目前虽然已充分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各级政府

11、和企事业单位仍未制定出与美国硅谷相媲美的人才引进、留用的政策,特别是在一些老、少、边、山、穷地区,当地人才大量流失,急需的人才又引进不了,不得不再次掉入“重硬轻软”、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的怪圈中。再次,技术的保护缺乏重视。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已引进的技术缺乏保护意识,造成难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二是对技术市场的保护力度不够,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据悉,国际名牌公司用于全球保护知识产权的费用预算中,近l2的款项都用在中国,中国大陆的盗版、仿制行为每年给国内外知名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有资料表明,我国专门从事专利代理的人员极少,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从未设置相关部门统筹处理专利事务。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即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所以中国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须及时正确地对中国外贸发展进行思考和调整。对外,我国应学习日本,善于向外国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增强本国实力,善于利于国际环境,融入国际贸易的大环境。对内,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注重人才的培养,遵守贸易规则,加强国际经贸关系,从一个贸易大国转变为一个贸易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