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84448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南沙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C级培训作业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灵山中学 刘春林 62号一、学生逆反心理的依据在日常教育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师或家长闹对立,有时出现你说东、我偏向西,对家长、老师的管教表现出消极冷漠,反驳抗议,严重的会出现出走、报复等不良行为。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个性”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这种心理是一种失常心理,他是用抵触、反对集体或者别人对自己的合理要求、指令的形式,来逃避外界的压力,从而维护自己所谓的个人尊严、面子。有这种心理的人,当他的需要受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会对阻碍他的人,阻碍他的需要不

2、能实现的规章制度和周围环境等等,产生抵触行为,甚至报复行为。初中阶段,是学生逆反心理出现的一个开端,它也是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逆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孩子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要求我怎样,我偏不这样。这样最容易引起教育者的恼火,而教育者越恼火,对孩子越发训斥,这样使孩子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孩子与其之间的关系,以至家出走,离校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二、学生逆反心理辅导的目的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不加以重视和疏导,后果将难以估计。初中时期是学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研究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

3、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三、学生逆反心理辅导策略针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种类及其成因,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辅导策略:1、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个学生,讲求民主创设良好氛围,体贴学生,对常犯错误的学生,多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使他们对教师的隔阂和对抗心理消除,乐意接受教育劝导,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2、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应该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以自己敬业、博学、自律、宽厚、诚实、可倍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

4、中威信,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言”,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3、公平公正,坚持处事原则教师如果处理事情不公平不公正,必然会引起学生不满,反感甚至反抗。对此,教师在处理学生具体问题时,一是要体现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因此,平时观察学生时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不能存有“一好百好,一恶百恶”的心理,善于发现每一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不会随心所欲,依主观印象办事。4、对症下药,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因素很多,我们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因势利导,纠正学生“逆反”心理。若因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实际行

5、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5、通过一些活动,强化对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和帮助,使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问题,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达到矫正逆反心理的目的。四、学生逆反心理辅导的重点与难点1、 正确评价逆反的心理特征逆反心理产生后,学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使得教育活动受到阻碍,教育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由于学生逆反而引发的行为会给他人、社会及其本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人们常用桀骜不训、为所欲为等词来批判地描述青少年的逆反。2、正确处理学生的逆反行为对待青少年的逆反,教师和家长必须认真分析、冷静对待。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征,产生逆反是正常现象,教师和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束手无策,更不

6、能强制压迫。而应冷静下来,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他们的性格和承受力等心理特点,他们提出的异议到底有没有道理。要静下心来,平等地与学生谈心,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在日常教育中应努力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主动消除和避免青少年的逆反发生。五、学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我校学生卢某某,他的妈妈很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她找到老师诉说:“我和她爸爸都是7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根本不明白现在的小孩在想什么,我和她爸爸虽然都是知识分子,但是在和孩子的沟通对她的教育上,实在太失败了。”小燕妈妈的话语里带着太多的无奈。“我们都是从那个困苦的年代过来的,

7、如今生活好了,把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这些不但得不到儿子的认可,而且他还经常和我对着干,我觉得这孩子真让人伤心。”其实,我在课堂也有这样的发现,如上课总是开小差,总爱讲闲话,甚至看到他时还要讲,批评他时,他却说,你总是说我,为什么不说某某。若有老师调课,他会说,总是调课,编课程表有什么用?批评他作业不完成,他说:“你讲得不清楚,所以我不会”。然后是一种不屑与老师讲话的表情。针对他的情况,我主要用了以下措施。1、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候不必争一时之长短,当他言语激烈时,我不和他分辩,只将他和其他同学对比,让他思考,为什么别人能做好,你做不好?2、给他做份问卷测试,这份问卷引起了

8、他的一些思考,如下:(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3)、如果父母再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感到厌烦吗?(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5)、你经常考虑事情的反面吗?(6)、你是否对班干部指手划脚很讨厌,而故意不按他的要求去做?(7)、老师和父母是要你用功学习,你越是不想学吗?(8)、老师的话很多都是有漏洞有问题的吗?(9)、你喜欢与众不同吗?(10)、违反学校里的某些规定使你感到一种快乐吗?(11)、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你的反感和愤怒吗?(12)、你是否认为老师有很多缺点和错误?(13)、对别人不敢干的事你特别想尝试一下吗?(1

9、4)、你喜欢搞一些被捉弄者痛苦或愤怒的恶作剧吗?(15)、你是否觉得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小事大惊小怪、小题大做?(16)、对批评你的人,你都感到讨厌和恼恨吗?(17)、你是否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18)、对你感到没意思的事,别人怎么说也不会好好去干吗?(19)、你特别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吗?(20)、你总是对老师表扬的同学感到反感,不想理那个同学吗?(21)、你喜欢做一些能引起很多同学注意的事吗?(22)、你讨厌那些当班干部的同学吗?(23)、你认为上课时出现一些没有意料到的情况令人开心吗?3、对于他的问题,如其他老师的投诉,先了解清楚,更加公平公正的处理。4、运用上面提到的一些策略。

10、关心,理解孩子是解决逆反心理的良药,有时候孩子虽然会当面顶撞,不听话,但事后,他也会去理解一些问题的。就像卢某某,他在做完问卷后,就有了一些转变,经过一个学期的矫正,这个学期,他的情况好了很多,上次打电话给他妈妈,他妈妈开心地说,上次来学校后,孩子的情况好了很多。现在的孩子,就像这个崭新的时代一样,冲破层层旧观念的束缚,以前所未有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他们生长在信息爆炸的新时代,生活经历、思维方式、所见所闻所喜都与家长有着截然的不同。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自主意识更强了,不再像以往的孩子那样时时处处听从家长的命令。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评判事物的标准和看待问题的特有的角度。这些特有的标

11、准和角度在他们同龄人间心领神会,但在一些家长的眼里却是混沌一片、不知做何解释。一些家长渴望明白个究竟,随时随地都想监控自己的孩子,而孩子随时随地又想摆脱家长的监控。在监控与反监控的较量中,世代沿袭的家长的权威和地位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孩子们对于家长的一言九鼎的管教方式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干嘛非得听你的。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相信许多家长对此都会有同感。逆反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利于教育顺利进行的,但却反映了他们的某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发现他们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悉心保护和大力引导这些有益的心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教育是教与学的互动,学生的逆反心理避免和消除了,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育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