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84390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教学要求】、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江南是“鱼米之乡”。、明白勤劳是美德。【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江南是“鱼米之乡”。【教学难点】小竹排为什么在画中游?那这幅画的作者会是谁呢? 【教学准备】课件、贴图(树、鸟、鱼、禾苗)、生字卡片、图片、音乐。【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对,小竹排是江南地区水上的一种交通工具,相当于船。它能帮助游人过河、观光,也能帮助渔民捕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竹排的课文,第课。(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同

2、桌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和该要认的字。、检查字音:生带读;齐读。(一类字、二类字、轻声:鸟儿、鱼儿) 、再读一遍课文,注意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通课文。三、观图,质疑、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坐着小竹排去游玩吧!(放音乐,课件)、瞧,图上有谁呀?他在干什么?河里有谁?两岸呢?、问:小竹排在哪里游?而我们的课文写的小竹排在哪里游?(板书:小竹排在画中游)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而不在水中游?)四、体会,解疑、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来看一片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比如

3、说扮演树、鸟、鱼、竹排、人、禾苗。还要想想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一下看谁说得好,谁就来当小演员。(播放朗读材料)、说说你们都想扮演谁?(师相机贴板书)小鱼、小竹排: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小鸟:你为什么唱歌?唱了什么?男孩:你看到了什么?(理解:树木密,禾苗绿油油)为什么禾苗会绿油油?小树、禾苗:你看见、听见这一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小竹排就像在什么地方游?(板书:画框)、这么美丽的图画让人看了都特别开心,那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出示书本上的课文)、小朋友,你们知道这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吗?(板书:江南)对,江南就是

4、长江以南的地区,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不仅河多、鱼多,而且还出产许多大米,所以我们把江南一带叫作“鱼米乡“。(板书:鱼米乡)我们就生活在江南。欣赏图片。、我们生活在这么美的地方,就像在画中一样,你会感到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朗读最后一句话呢?(出示课文)五、朗读感悟,领会含义、课文学完了,智慧爷爷向我们提问了:江南风景如画,那这幅画的作者会是谁呢?(请同学们人一组,进行讨论。)、汇报:画家是大自然,人民六、扩展最后,让你面对着美丽的江南,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七、作业画一幅江南美景图。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会写“口、 日、

5、中”个字,认识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开小火车认读个生字。 、游戏:一字开花(口头扩词)。二、学习生字、偏旁、笔画、先出示“日”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认识笔画横折钩并书写三个。 、引导学生找找“中”的压线笔,再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横折。 、学生自己书写“口”,互相评价交流。再写三个。 、认识个偏旁,找找带有该偏旁的字。(课文中学过的、自己知道的) 三、背诵课文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四、扩展延伸、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照样子说说形式的词,如:“绿油油的禾苗”“黄澄澄的梨子”“红通通的柿子”“圆溜溜的乒乓球”“胖乎乎的脸蛋”“蓝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酸溜溜的梅子”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请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旅游资料和照片,进行介绍,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鸟唱鱼游 树木密 禾苗绿 鱼米乡画中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