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84122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山水田园诗 江村即事唐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1.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江村即事一是描绘恬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明江村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二是通过夜晚“不系船”的细节暗示江村淳朴的民风。 过分水岭唐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1. 全诗描写的对象是 而“ ”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2 .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溪水 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方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

2、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桃花溪唐张 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桃花溪问洞在何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如同陶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二、即景抒情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通过“寒”与“孤”渲染气氛,使送别充满悲凉的色彩,又与“冰心”“玉壶”相照应。“寒雨”即秋雨,点明时节,暗示诗歌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十五夜望月唐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

3、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 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卜算子 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词中“梅”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仔细品味,说说

4、这一形象的特征。孤独寂寞无意争权邀宠而遭到嫉妒与打击即使形瘦体消也永远也不改高洁的品格和抱负。三、边塞诗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出了怎样的情形?诗篇表现了戍边将士何种情怀?(1)艰苦的生存环境;(2)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胜敌人的决心。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闻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说说一、二两句对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作用?这是边城秋夜的景色描绘。诗人通过悲凉景色的描写和凄婉笛声的渲染村托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四、咏史怀古诗越中览古唐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诗人“览古”意在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今昔对比。诗人意在表明:胜利后的骄奢、淫乐只能是新的失败的开始,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