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35].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838713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改革[3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地改革[3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地改革[3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土地改革[3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改革[3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改革[35].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土地改革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

2、难忘的岁月。【讲授新课】一、土地改革原因展示数据材料: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所占农村人口比例VS占有土地比例)师: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土改背景)生:占人口少数的地主却占有绝大多数土地。绝大多数农民存在无地或少地的情况。出示半夜鸡叫小故事:地主“周扒皮”为了长工们能多干些活,半夜三更起来学鸡叫让长工劳动(卖身契上明文规定:鸡叫就得起床干活劳动)。因为以前没有钟表等计时工具,长工们是从鸡叫起床返工日落则收工,周扒皮半夜鸡叫,使得那些长工们提早起床为他披星戴月地劳作。长工们恨死这个“周扒皮”了,最后忍无可忍,还是小长工小宝献计教训了“周扒皮”一顿。 师:思考:由上述材料,你估计当

3、时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生: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师:迫切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展示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土地改革分布示意图师补充: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学生思考回答原因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二、土地改革概况1、地区:新解放区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3、具体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的转变: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

4、有”展示图片:斗地主和烧地契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学生回答: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展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对比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区别类别不同点相同点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产品分配土地归私人所有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剥削与被剥削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平等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4、开始土改时间:1950年冬5.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三、土改意义师:根据材料,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土地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展示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

5、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生: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材料二: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

6、,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生: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材料三: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生: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材料四:“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毛泽东生: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教学反思学习土地改革,首先要分析土地改革背景(背景篇),让学生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制作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图表,以此表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分析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改革篇)一目是本课重点,在教学时结合图片、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土地改革的时间、目的、方法、结果,加深记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意义篇)是难点。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需要进一步细化课堂,让学生易于接受这个知识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