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837827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预设”走向“生成”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汤晓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走向“双赢”的生命历程,理应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程序化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重视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始终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实现从传统的预设式教学到动态生成式教学的转变,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弹性预设,创造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土壤”教师应为预设方案

2、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做生成信息的鉴别者、做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做生成信息的促进者。“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叶澜)。在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里,不仅有师生间的交往,而且还有生生间的交往,整个课堂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交往系统。只有创设出堂动态生成的“土壤”,教师才能够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引领者和知识希望的点燃者,帮助学生逾越知识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交往变成双向平等的交往,结果使课堂充满活力。我鼓励学生:“你读出了什么疑问?”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如“兰芝那么好,为何焦母要把她遣归?”“兰芝与焦仲卿只有一条路可走吗?难

3、道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等一系列问题。围绕着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学生参与得非常激烈,拓展得更为广阔,课堂更为丰富深化。二、营造氛围,善待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杂音”“杂音”是很多教师以前最讨厌出现的情况,也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杂音”出现时,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教师不如了解“杂音”背后的真相,继而因势利导,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轨道”上来。笔者在教学赤壁赋时,让学生听配有淡淡忧伤的乐曲,询问同学们的感受时,一位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意料,她没有感受到悲伤或伤感、失

4、意,而是说“很浪漫”。因为这些学生对“浪漫”这个花前月下的词非常敏感。既然这样敏感,索性决意顺着“敏感话题”让学生体会一番。于是,我让学生们找到课文中能让人产生美妙感觉的句子,学生们找到了“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等与与浪漫搭得上边的景致,慢慢地学生理解了在被贬黄州如此落魄的情况下,一个人还有如此闲情去吟咏风月,他必是一个浪漫之人。于是一个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观点脱颖而出:原来浪漫不只是风花雪月,浪漫还可以是一种性情,一种风骨,一种灵魂的诗意寄居,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甚至更多。三、留下空白,构建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精彩”优秀的课堂教学不应是面面俱到的,就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以冰山来比喻

5、艺术冰山只有一小部分是露出海面的,其它部分都隐藏在海水中一样,教学中应适当给学生以引导,但还需留下足够的空白,并运用延时评价,让学生产生“再想想,有没有别的”的期待,课堂会出现预想不到的精彩。但是,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的回答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一旦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先设计的大相径庭时,教师就开始进行“满堂灌”式的表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这样的课,教师所追求的是以预先确定的路径将“标准答案”告诉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为学生留下思考、判断、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执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笔者这样引导

6、学生,“假如你是杜十娘,你会选择投江自尽吗?”这个问题一抛出,教室里沸腾起来,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并没有给出我自己所谓的“答案”,而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阐述理由,写一篇作文假如我是杜十娘,让学生加深对小说内涵的理解。四、教后反思,形成语文课堂动态生成的“升华”教后及时反思回顾,就像一朵升腾而起的火花,重新照亮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耐人寻味、余音绕梁、课断而思不断的作用。教师只有及时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逐步积累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智慧,提高感悟能力,丰富人文底蕴,也是更好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有效策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7、尝试以下几种教后反思:记下成功之处。每堂课都可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创新等,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不忘失败之点。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提问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形成质的飞跃。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语文课堂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