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483574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德育论A卷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论A卷题目一、单选(共 10题,每题 1分,共10分。)12345678910AABCADDCDC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_去之,_存之。舜明于 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A. 庶民;君子B. 君子;庶民C. 皇权;庶民D. 皇权;君子2,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顶的 和心中的2。A. 星空;道德律B. 星空;法律C. 太阳;道德律D. 太阳;法律3.伦理是以人性、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A. 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B. 物性;道理和规则C. 人

2、伦结构;制度D. 物性;制度4,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 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变成的学问。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 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A. 有限性;现实性B. 无限可能性;现实性C. 有限性;合理性D. 无限可能性;有限性5,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A. 幸福 B.德性 C.善 D.良心6,近亲不能结婚,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异类不能不能性交,。个人没有生命处置权利。A. 能;不能B. 不能;能C. 能;能D. 不能;不能7,宗教上有许多伦理上的绝对禁忌,如佛教

3、的“五戒”为:戒杀、戒盗、戒1、戒2、戒酒。A. 色;财B. 淫;财C. 财;妄语D. 淫;妄语8,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中,内心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 内在品质,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1,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2之中。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A. 关系;内在的品质B. 体认;事物C. 内在的品质;关系D. 事物;体认9,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1,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2。A. 修养;良心B. 善良;责任C. 责任;善良D. 良心;修养10,西方的道德概念,集中在几个话题上: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体认道德; 最高道德即最高1,那就是

4、上帝或者神,上帝或者神才是2;道德在于人的自由、精神与意志。A. 良心;真理B. 真理;善C. 道德本体;真理D. 善;道德本体二、多选(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1121314151617181920ABABADABCDABCDABCDBDACBCAC11,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有三个人的巨大塑像:中间是希伯来人,代表天意或宗教。左边是,代表人伦或道德;右边是梭伦。 古希腊的改革家,代表政治或法律。A. 摩西B.孔子C.庄子D. 老子12,费孝通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 是又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5、”A. 方便B. 没有C. 快乐D. 有13,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为往圣继,为万世开太平。A. 立身B. 立命C. 绝业D. 绝学14, 孟子曰:“人皆有。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 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 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A不忍人之心;B恻隐之心;C羞恶之心;D辞让之心;是非 之心15, 孟子曰:“恻隐之心,之端也;羞恶之心,之端也;辞让之心,之端也;是非之心,之端也。人

6、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 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 之,不足以事父母。”A仁;B义;C礼;D智16,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 之罪也。,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皆有之。”答案: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恭敬之心;D是非之心 17,生活与世界是人生命中本来就有的,是人,不是A. 带着世界走B. 跟着世界走C. 世界带着人走D. 世界跟着人走18,幸福是生命中固有的,教育只是把幸福。A. 爱欲B. 欲望C. 引导出来D. 灌输

7、进去19,教育创造新生活,只是把人灵魂中固有的生活。A. 能B. 不能C. 引导出来D. 灌输进去20, “由近及远地设计”的儿童的生活,不是立体,是一个甚至。A. 平面B. 线段C. 圆形D. 正方形三、判断(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21222324252627282930VVVVVVXXVV21,鲁洁先生说:“德育所涉及的是人的灵魂、精神中最深沉的部分。” 22,班华先生说:“德育即育德” 23,这门道德教育,是基于“德性与文化”的学科。24,当代中国儿童处于双重断裂:伦理断裂与生计断裂。 25,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26,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集中的伦理

8、显现,所谓的“三纲五常”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7,目前世界上没有国家或者地区对同意安乐死立法吗?28,“政治正确的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inclusive language)、 “文明语” (civility)来形容政治正确。反对者则认为政治正确属贬义词, 与假道学、过度敏感、斤斤计较的意义近似。29,我们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道德,主要就是看这个社会,这个时代 的各种各样的关系,特别是衡量个人与自己、个人与自己周围的关系,尤其是个 人与政府、个人与国家的关系。30,个人不能自己处置自己的生命,因为个人的生命权不属于自己,是属于 人类的,所以,人是不能自杀的。宗教认为,生

9、命是神(上帝)的选择,是神(上 帝)的权利。四、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31、德育本质: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同时受教育者也需要接受这些影响,并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自我发展。32、德育过程: 一般认为,德育过程及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具体的说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 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33、德育内容: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体系。34、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10、文化功能等。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 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 功能、文化功能等。35、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有哪些? 答: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的原则 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过程 组织的多样化原则 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 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 性原则36、题目:简述自我教育的方法 答:自我教育的概念: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两部分:“主体我”和“客观我”, 学习者自身即是教育客体又是教育主体。 在教育者指导下, 受教育者在自我 意识 基础

11、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主体我) ,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客 体我)提 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自我教育的方法: 自我认识:受教育者对自己的思想、言行的对与错,优点与缺点的判断。 自我 体验:伴随自我道德认识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对自己思想、言论、行 为作价值判断时产生的道德情感。自我体验:学生在道德意志行为中自觉地掌握 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五、述评题(共 1题,共20分)37、如何看待“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这句话?答:这句话是错误的。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 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 素 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 的要 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 生已有 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