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832777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某发电厂一体化项目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重庆MDI一体化项目热岛中心项目1#、2#烟囱工程 SDXR-FA-006 致 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我单位已完成了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 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附件:1、测量专项施工方案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 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重庆MDI一体化项目配套热岛中心项目1#、2#烟囱工程测量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山东兴润建设有限公司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编制日期: 目 录一、测区概况1二、任务概述1

2、三、编制依据1四、测量控制方法2五、使用仪器及人员安排10六、质量保证措施10七、安全保证措施11一、测区概况本工程测区位于重庆市长寿晏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2#烟囱位置在润江水泥厂邻近,该区域前期经土石方平场现地形平坦,除少量堆土,场地通视条件较好,有利于测量控制点的布设。二、任务概述根据现场实际控制点的布设情况,需布设场区平面控制网和四级水准导线,以控制烟囱中心位置、烟囱高程传递、烟囱变形观测。要对长寿晏家工业园区重庆化医恩力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配套热岛中心项目工程1#、2#烟囱工程做区域控制,并作好区域控制点,作为今后烟囱施工精确控制点,现烟囱刚开工,需要在每个烟囱区域做四个控制点。0.

3、000m绝对标高为:301.20m三、编制依据设计图纸及甲方控制点成果表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火力发电厂测量技术规程(PL5001-9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四、测量控制方法4.1 场区平面控制网41.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置原则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筑物的布设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形网或GPS网等形式。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对于建筑场地大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一般性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本

4、工程建筑场地面积小于1KM2故采用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CM。控制网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便于施测、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并应埋设相应标识,必要时还应增加强制对中装置。标识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4.1.2布设方法通过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用全站仪极坐标法精确测设出烟囱中心坐标点,再测设三条通过烟囱中心坐标点主轴线,其中一条长主轴线a与1#、2#烟囱中心坐标点重合并在同一直线内,另两条短主轴线b、c经过1#、2#烟囱中心点并与第一条主轴线a垂直,主轴线的控制点数不少于三个,一般主轴线的控制点分设在烟囱中心坐标点的二

5、侧,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也可设在烟囱中心坐标点的一侧,但两控制点距离不小于控制点与烟囱中心坐标点的距离。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用全站仪极坐标的方法,实地测设长主轴线两控制点和烟囱中心坐标点中选中部点位测定此点与相邻点位的交角,若与180的差超过5,则应用直线调整公式,将主轴线调整到一条直线上。根据调整后的长主轴线a垂直测设另二条短主轴线b、c,并在长主轴线a与垂直另两条短主轴线b、c的各交点实地检测各交角,若交角与90的差超过5,则应用交角调整公式,调整短轴线的端点。4.1.3依据各长短主轴线各控制点对烟囱中心坐标点等施工控制线、点进行控制,使各控制点的测设成果及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

6、。等级边长(M)测角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100-30051/30000二级100-30081/200004.1.4烟囱施工区域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4.2高程控制4.2.1四等导线布置原则为满足施工需要,同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施测四等导线.采用导线及导线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的长度之比不宜超过1:3,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测回数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2级仪器6级仪器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2.0100-30051/300003-10n1/15000二级1.01100-20081/140002416n1/1000

7、04.2.2高程传递为了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的需要,必须建立场区高程控制导线网。在模板上升前,用水准仪测定模板支承杆上的标高,并标出记号, 以后在其上用直尺向上引测标高,标高宜用白色胶布绕在支承杆上,用钢笔填写标高,为控制筒身高度和收分提供准确的依据,模板每升高一层时用经纬仪进行一次高程测量。4.3垂直度控制4.3.1中心测量中心测量:拟定用线锤测中法,锤重一般为22公斤,用16#钢丝绕在滚筒上,摇架固定于井架上,钢丝通过滚轮直接从井架铁板中心孔(2mm)放下,测定时应注意钢丝是否和其它物件相碰,测量中心时,必须停止其它作业。4.3.2垂直度的控制在模板上升前先在模板支承杆上用经纬仪或

8、全站仪作好垂直测量并做好垂直控制点标志,在模板安装时以标志为准进行安装并以经纬仪随时进行观测控制,保证模板成型垂直度严格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4.4变形观测4.4.1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变形监测网的网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准点, 应选在变形影响区域之外稳固可靠的位置。 每个工程至少应有 3 个基准点。大型的工程项目,其水平位移基准点应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基准点宜采用双金属标或钢管标。 2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设立在大型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宜采用带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可采用

9、钢管标。对通视条件较好的小型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 3 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监测断面一般分为:关键断面、重要断面和一般断面。需要时,还应埋设一定数量的应力、应变传感器。 4.4.2 监测基准网,应由基准点和部分工作基点构成。监测基准网应每半年复测一次;当对变形监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检核监测基准网。 4.4.3 变形监测网,应由部分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构成。监测周期,应根据监测体的变形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期间,应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 4.4.4 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

10、足下列要求: 1 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 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3 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4 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5 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 6 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4.5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 网和视准轴线等形式。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立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进行一次布网。必要时,可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狭长形建筑物的主轴线或其平行线,应纳入网内。大型工程布网时,应充分顾及网的精度、可靠性和灵敏度等指标。4.5.1 基准网点位,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 4

11、.5.2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 4.6沉降观测在烟囱基础施工完,基础回填完后,与业主及监理共同选定一区域做沉降观测控制点,为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该控制点应作为烟囱沉降永久观测点。沉降观测点设置:按设计图纸在预埋四个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四定”要求:沉降点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作到以下四点: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尺和水准仪;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线路进行观测。观测时间:首次高程测定,烟囱沉降观测应在筒身第一次模板上升、沉降观测点安装完毕后立即进行第一次观测,由于此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

12、根据,必须精确观测,且每点必须观测两次才能确定其初始值。在筒身施工完毕后进行第二次观测,之后一年内应每月观测一次,直到工程竣工移交给业主为止。4.7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 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 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如图)。图 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a)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300300,深度不小于500,做法如右图;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若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五、使用仪器及人员安排5.1本工程主要使用的测量仪器如下: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精 度数 量备 注全站仪OTS6322级1控制测量水准仪DSC2323级1高程控制测量注:以上仪器设备必须经有相关资质的计量单位检验合格,以确保测量的精度。5.2人员安排测量控制组由三人组成,其中测量技师一名(有测量证件),技术管理人员一名,铺助测量人员一名。六、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控制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测量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要做到步步校验,所有归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