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82967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青龙中学 蔡培英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把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第二课时是不等式组的实践与探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2、二、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三、教学难点: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一定的数学化能力。但学生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会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所以,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和找不等式组的解集。突破该难点,利用已知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它们的公共解来达到找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目标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

3、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实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2.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的概念。3.会利用数轴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方法1教法:由易到难循循渐进的方法-突破难点2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解法应用。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环节一、实际问题,创设情境现有两根木条a、b,a长10cm b长3cm,如果要再找根木条c,用这三根钉一个三角形木筐,那么对于c的长度应满足什么要求?(1)用三跟长分别为14 cm、9cm、3c

4、m的木条c1、c2 、c3,试一试,是否有与a、b刚好钉成三角形木筐?(2)从以上的状况你可以找出怎样的不等关系(3)如果设c=x cm,你认为应满足于几个不等关系?我提出问题(1),预测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动手试验,另一种是会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结论。教师应加以肯定。我提出问题(2)(3),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回答问题。考察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出新知。这里是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突出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法。 X10+3 x10-3环节二、新授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通过上面两个实际问

5、题的探究,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含同一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考你: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X+4090 3x90 首先解不等式(1),再解不等式(2),然后再同一数轴上把它们的解集表示出来,再找它们的公共部分-即:该不等式组的解集。同时满足不等式(1)、(2)的未知数x应是这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解集,找到公共部分,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式的解集。(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例如:以上不等

6、式组的解集,记作:30x50 (4).找不等式组的解集并用不等号表示出来:(1)、(2)师生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叙述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估计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对这个结论有所认识,但是未必能够全面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2.解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1).例:解不等式组 X10+3 (1) X10-3 (2)由(1)解得:X13由(2)解得:X7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 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7x13(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

7、是什么?解不等式组的一般过程:解每个不等式把它们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找它们的公共解集把公共解集用不等号表示出来.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环节三、巩固知识(一).解下列不等式组,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师生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将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叙述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估计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对这个结论有所认识,但是未必能够全面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在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意义理解的基础上,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是对解一元

8、一次不等式组的拓展延伸。(二).快乐之旅设计意图: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我提出了三个问题: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2.你觉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样?3.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你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归纳总结:1.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数学知识拓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等式组的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要学会分析现实世界中量与量的不等关系,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可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也便于直观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体现

9、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互相补充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在利用本节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有所收获。教师要加以引导,师生之间相互加以完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第一个问题,可以回顾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第二个问题,使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理解,并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第三个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价值。环节五、课后作业1.教材P141练习1、2;2.P148复习题3。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估计大部分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完成作业1;作业2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首先进行判断,如果思维上存在障碍,可降低思维难度。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2.学生评价3.教师评价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