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82928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浅谈现代文阅读在课本教学中的渗透授课人:淄博一中语文组 王雪【导入】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以课本之活水,引阅读之清渠”。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我们可以从高一开始,在课本的教授中,就有目的、有重点地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和解题思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文阅读的活水就是课本课文!第一、二册的现代文阅读包含了写景抒情散文类(比如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等)、记叙议论类(为了忘却的纪念)、小说类(荷花淀套中人项链)、科普类(论无性造人短文两篇)等文本阅读。我们可以利用好课文这个有力的帮手,给学生打好“现代文阅读”的基础。(pp

2、t)【讲解过程】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比较多,今天,我主要就题目的作用、写景文段的鉴赏、理解句子含义、景物描写的作用、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鉴赏人物形象等在教学中已经渗透到了的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如何结合课文来渗透现代文阅读指导。一、题目的作用(ppt)在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学中,我给学生讲了这个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以“为了忘却的纪念”为题?即起这个题目的妙处是什么?借此教给学生题目的作用有:(ppt)(一)点明主题,概说内容/情节。“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有关“纪念”(二)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让学生思考:既然是“纪念”,为什么又说“忘却”,以此引出此作用。 (三)表达

3、情感态度倾向。到文章讲解结束,学生会体味到“忘却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恰是最好的纪念”这个中心,借此在给学生总结作用三。除此之外,再让学生回顾另一个标题常见的作用(在初中就应讲过的)(四)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如在初中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等讲第二册的项链时,就可以重点让学生体味“项链”这个题目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的这个作用。再注意:(五)题目设计中可能还运用“一语双

4、关”“象征”等手法。如套中人这样,对于“标题的作用”,这个知识点就给学生补充好了。“题目的作用”这个知识点的积累可以贯穿到课本学习的始终。二、写景文段的鉴赏、句子的作用(ppt)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我给学生讲了这两个知识点:第一、写景文段的鉴赏(ppt)。本课重点之一就是描景段落的欣赏。借此,我给学生这样一个题目:依据老师给的答题思路,鉴赏一下你最喜欢的描景文段。先给学生规范鉴赏题的答题思路,再让学生依此整理作答。鉴赏题的答题思路为:手法+结合原文分析+效果情感。如鉴赏“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句。可总结为: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亭亭的叶子比喻为美丽的舞女的旋转的裙,形象地再现

5、了叶子的形状、姿态,突出了叶子的动态美和轻盈美。本课的重点之二就是理解作者的情感及情感变化。借此,我就引出了“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这个考点。第二,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ppt)。向学生提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采莲段落可不可以删去,其作用是什么?以此来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最后,给他们总结“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的常见答题思路和相关术语。(ppt)1、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答题思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内容:句意或段意+文章情感形式:本段运用的艺术手法、在结构中的

6、作用3、常用到的术语: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照应题目、点出主题、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比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统领全文,为下文情感做铺垫。2、尾句(段)总结全文/卒章显志,深化/升华主题,照应上文,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比如,本文的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又进入现实的不宁静中。3、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比如“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由暂得的宁静转到不宁静。4、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比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本文的中心情感“寻求宁静”。5、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

7、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比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6、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比如:“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就是独处的妙处”表达了对独处的喜爱,对宁静的偏爱。“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表达了自己的失落。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比如“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用看似矛盾的喜好来表现作者对自由不受约束的喜爱。三、景物描写的作用在荷花淀教学中,我给学生讲了这个知识点:本课的重点就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和从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中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我利用第一个重点,给学生渗透了“景物描写

8、的作用”的知识点总结。本文的景物描写有四处: 第一自然段:“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交代了时间晚上,地点白洋淀的一村院,并形象表现了人物勤劳淳朴的品质。可以看出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写景点明时令、地点;交代人物活动场所,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第三自然段:“这女人编着席子,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淀里也是一片白银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本段描绘了一幅洁净、清新的图景,营造了一种宁静、温馨、安详、恬静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祥和的感情基调,并且用景美衬托出人美。可以看出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

9、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形象。课本第64页“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一部分,用“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表现女人们内心的波动,并用辽阔的水面暗示人物心情的最终平复。可以看出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衬托暗示人物心理。课文第66页“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一部分,用“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暗示了人物命运的发展青年妇女们终将成长为战士,用“像铜墙铁壁一般”暗示了抗日战争一定能取得胜利这一故事结局。可以看出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展开、推动故事情节。领学生分析完以后,再全面概括总结如下,让学生抄到笔记本上:(ppt)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写景

10、点明时令、地点;交代人物活动场所。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和暗示社会环境。暗示、展开、推动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这个方面本文没有涉及到,可让学生先抄下了,给个阅读联系一下。比如一些“以景结尾”的文章。四、理解句子的含义(ppt)听听那冷雨的教学重点就是品味语言之美和体味关键句子的含义,所以,我将如何“理解句子含义”这个知识点穿插到本科的授课中。 比如,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70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在句子分析理解中提供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解题角度和方法”(ppt)1、

1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比如“这些”“乐队”的含义2、勾连邻句理解。找到本句所在的段落文章倒数第三段,找出上面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另外,要想明白句子含义,还要注意3、结合全文理解。比如,课文第一段中“不能扑到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要理解意思就要把握好本文的主题情感乡愁。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如何解答“句子含义类”题目了。五、鉴赏人物形象(ppt) 在为了忘却的纪念荷花淀套中人和项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穿插讲了这个知识点:下面,我以套中人为例,说一说在指导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时,渗透的几个点: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ppt)(1)首先回顾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手法:肖像描写、动

12、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手法和衬托/反衬、对比等侧面烘托手法。(2)提供答题模式:总说+分说(结合文本分析)(ppt)总说的模板:是一个(外形)+(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比如:别里科夫是个其貌不扬,把自己整个人都装到套子里,并且害怕变革、套着自己也约束着别人的可憎可悲可怜的知识分子形象。2.赏析其他形象在文中的作用。(ppt)以鉴赏次要人物和物象在文中的作用,引出小说阅读中的另外几个考点,并给学生总结出来:(ppt)(1)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反衬作用;揭示或暗示主题;全文的线索(可带着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孔乙己,此文中的“我”就是这个作用。) 比如说:

13、为什么要写科瓦连科、华连卡这两个人物?答案:他们代表着活力、自由、快乐,与主要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和衬托 (2)物象的作用: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异同点、反衬;揭示主题;线索。比如说:“套子”在文章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答案:突出住要人物套中人的特征,揭示主题束缚别人与自己。【结束语】“处处留心皆学问。”第一、二册课本中还有其他篇目可以从中引出现代文阅读的其他知识点,我这就不多加阐释了。此外,给学生教授时,每一课抓住一两个重点即可,不宜脱离课文加入太多,还要利用高中新课程学案相关现代文阅读题目,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重点落实巩固。以上是我在高一教学中,将现代文阅读与课本教授相融合的一点尝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