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82872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沙沃学区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单元及主题:5、智谋 课题:草帽计备课人闫沛琴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以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2、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3.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积累成语。4.认识生字8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

2、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自由提问。 3、图文结合,简单介绍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二)出示目标(指名学生读目标)(三)自学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学生自学

3、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纲:1、学生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做好记录。) 2、组内正音:(互教)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 隐蔽 侦查狂轰滥炸 狼狈 人困马乏 称赞率领 3、抓住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组交流)(五)汇报自学情况(六)边学边教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贺龙设计 师:要读懂贺龙用计的过程,首先要弄清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1)默读课文,思考: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2)小组内讨论。(3)用“贺龙看到_ ,心想_ 。”的句式汇报学习情况。(4)听到丢草帽

4、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怎样做的?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5)师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2、敌人中计 师:敌人真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 (1)请带着下面的问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小黑板出示以下问题: 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 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反馈: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师: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3)反馈: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学生反

5、馈,老师帮助学生梳理: 天热:人困马乏眼冒金花 纪律松散:一窝蜂似的 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 (指名读赛读齐读)(4)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学生反馈: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讽刺了白军的丑态的成语有: 人困马乏血肉横飞眼冒金花得意忘形叫苦连天(5)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6)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七)总结概述,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的过程。(先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你知道贺龙用

6、的计属于历史上“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3、资料袋:出示历史上“金蝉脱壳计”的典故。(八)当堂训练巩固识字,积累成语。 1、学习生字。(分析字形识记字形组词说句) 2、积累成语。(九)全课总结(十)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整理复习笔记。 板书设计: 草帽计 神机妙算 知天时 晓地利 知己知彼课后反思:上沙沃学区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单元及主题:5、智谋 课题:包公审驴备课人闫沛琴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

7、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4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游戏(教师说,学生猜。) “火尽炉冷平添心猿意马。”猜一个字。(“驴”字)(教师板书:驴) 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教师板书:包公)2说说你对包公还有哪些了解?(生说)教师肯定学生所说的有关包公的事,补充解说:“公”是古人对人的一种尊称,他原名包拯,有多个官衔当过开封府府尹。因为北宋建都在开封,开封府尹也就是北宋首都的“市长”了。是个大官。 3今天

8、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二、出示本课目标(学生齐读)三.自学指导自学提纲: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驴被偷换,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四、学生自学(依照提纲)五.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展示小黑板) 1认读词语:挣(zhng)钱 辔头 听差(chi) 耷拉圈(jun)栏

9、审 衙役 懊恼 一声不吭 闻所未闻 惊慌失措 冒名顶替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同正音。 3特别指导学生注意多音字:挣、差、圈 4选择你理解的词语练习说话,提出你不懂的词语。 5.教师特别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闻所未闻、惊慌失措、冒名顶替、 懊恼。6.指名反馈2.3问题,师相机指导。 六、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七.当堂检测1对比记忆字形。 审() 案() 吭() 衙() 役() 神() 按() 炕() 衔() 投()八.全课总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

10、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

11、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

12、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延伸拓展1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要是正当的。) 2其实,古代人们利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读一读这些故事,体会他们的聪明才智! 板书设计包公审驴足智多谋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