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82619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8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朱立元版本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一章 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答: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人本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

2、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它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科学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都希冀能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研究文艺作品及文学现象,试图找到其内部

3、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专注于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等内部研究,甚至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2、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对作者的研究转移到对作品的文本分析上来,第二次是从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转移到对读者接受的分析上来。从作家到作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为了避免作者与读者的

4、介入产生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而刻意回避对作者与读者的研究,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但这一转移却前所未有的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了语言结构等形式上的分析,尤其是符号学研究和叙事学研究等新角度使文学文本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细致与深入程度.这一转移的主要代表流派是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这一线索脉络。从作品到读者: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开始对文学作品的读者接受问题进行关注讨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是填补文学作品留下的空白,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再塑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解释学作为一种研究方

5、法进入文学理论之后,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兴起,文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完全从作品转移到读者上来,标志着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第二次转移,直至解构主义这一转移达到了顶峰.3、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么?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非理性转向与人本主义文论:非理性转向主要是针对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前的西方哲学一直视理性为至高无上的原则,进入20世纪,人本主义哲学与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据上风,如表现主义对直觉的推崇;直觉主义意识流的分析;精神分析学对无意识的开拓;解释学与接受理论对审美期待视域的研究等形成了所谓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与科

6、学主义文论:语言论转向主要是针对科学主义文论而言的。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古希腊时代的“世界是什么”这一论题到17世纪笛卡尔莱布尼兹为代表的德国法国理性主义哲学对这一论题的颠覆而转向“人类为何能认识世界”,标志着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重要转向即“认识论转向.语言论的科学主义文论认为,文学批评要遵循文学内部的规律,即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学性是什么,因而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文本形式特征进行细致的探讨,挖掘深藏于文学作品内层的总体结构与普遍语法.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叙事学及解构主义等。非理性转向与语言论转向之间的

7、关联:虽然语言论转向主要是针对科学主义文论而非理性转向主要是针对人本主义文论而言的,这一对应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语言论转向在部分人本主义文论中也有所体现。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就对直觉、表现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美学就是语言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论也十分重视语言问题,海德格尔就把语言看做人类生存的家园,认为诗的本质就是用语言去神思存在;解释学理论中,伽达默尔也将语言视为解释学文论的中心。这不仅说明两大转向在两大主潮中交叉重叠、难以截然分开,更说明了这两大转向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中占据的重要地位。4、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所呈现的多元发展态势有何具体表现?答: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

8、总的特点是“纷纭复杂”。流派繁多:几十个文学理论学派此起彼伏,异常活跃,远远超过了19世纪西方文论流派的数量,且理论观点空前丰富,创新意识大大加强,多元开放的格局标志着再也没有一个理论流派或文论观点可以统辖其他流派成为唯一的主导,众多流派之间的争鸣空前活跃,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全面发展,在深度与广度上都大大超越前代.但这一发展态势的缺陷就在于许多理论流派之间界限并不分明,虽流派众多却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流派的观点都是独立而原创的.更迭迅速:从历时角度来看,一个流派从创立到衰落不过二三十年,繁盛时期的周期更短;从共时角度来看,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形成的文学研究思维方式与方法已经逐渐形成模式,并迅速的应

9、用于新领域的研究,例如大众传媒技术出现之后,立即有学者运用艺术生产理论、读者接受理论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这一新兴的文化现象尤其是电视进行了节目生产、观众接受、意识形态霸权控制等方面的解读与研究,现成的文学研究模式已经大大缩短了文艺理论的发展周期,将原本需要数十年时间走上前台的接受理论、解释学文论等直接搬上了新的历史舞台,加速了文艺理论的多元化健全发展。冲突与融合:许多流派之间既有尖锐冲突,又有交融重叠,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关系。部分文论家同时成为几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例如荣格、巴尔特、福柯、杰姆逊、萨特、拉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20世纪的文论流派许多观点本身是作为一种

10、全新的方法论出现的,例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文论、否定辩证法等作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渗入对某些文学现象的讨论或某些文论流派之中,形成了复合型态的理论主张,如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等等。又如某些文论家在自身理论建构中不断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重构自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研究阵地,例如罗兰巴尔特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变等等,都是这一特征的表现和原因。 正是由于这一对立消弭、多元开放的理论格局,才使得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较之前代达到了空前的活跃和深刻,同时也呈现空前的复杂水平与学科交融态势,因而梳理各流派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运用马

11、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其进行合理批判与借鉴,就显得更加重要与必要了.第二章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1、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以音乐化为核心)答:、瓦莱里从三个方面论述“象征主义精神”: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象征主义反对只写人性的共相与普遍性,而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瓦莱里的“音乐化”理论: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象征主义的任务是使我们感觉到单词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密切的结合,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语词)-意象(

12、形象)感觉(感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音乐化是指诗歌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音乐化还包括诗歌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瓦莱里十分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他认为真正诗人的真正创作条件是区别于梦幻状态的,尽可能越清晰越好。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辩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强得多。这与当时流行的排除诗人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

13、非理性主义思潮形成鲜明对照。瓦莱里认为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歌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二是诗歌的构思过程需要抽象思维的介入和冷静的理性思考。瓦莱里强调诗歌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而诗歌要表现普遍价值,是不能没有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的帮助的。 (4)纯诗论 诗歌创作不能沾染散文的因素 诗应具有音乐化 (5)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海滨墓园评价:瓦莱里的音乐化象征主义诗论一方面比从波德莱尔到马拉美的前期象征主义诗论更为深刻和精细,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其前辈和同辈诗论中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14、2。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答:叶芝认为象征的玄想符号包含隐喻因素,但在诗歌中被组织到完整的意象体系中了,与隐喻相比,象征不是个别的而是体系化的、整体的,即象征是隐喻的体系.叶芝对象征的内涵作了如下界定:全部形式与精确感情之间的关系就是对应的象征关系.形式与感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象征关系,一方面形式通过象征能够唤起响应的感情,另一方面感情也需要寻找对应的形式即通过象征才能得到表现,获得生气灌注。正因为象征主义能凭借形式唤起和表现感情,因而具有打动人的魅力。象征主义就成为了衡量诗歌高低优劣的主要审美标尺,即只有象征主义的诗歌才是感人的好诗,一切好诗都应该是象征主义的。关于象征与隐喻的关系:象征具

15、有隐喻性,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完美动人,即隐喻还不是象征时就不具备足以动人的深刻性,而当它们成为象征时才具有动人的魅力。 象征可以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两大类。所谓感情的象征是指只能够唤起感情的那些象征;所谓理性的象征是指只能够唤起观念或混杂着感情的观念的象征。单纯感情的象征还缺乏丰富性,单纯理性的象征也不生动,其生命是短暂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成为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诗歌应该追求的神圣目标,也是一切艺术所应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叶芝对象征主义的美学风格作出了如下具体要求:抛弃为自然而描写自然的做法,不满足于表现外在

16、世界,而要使诗显露它心中的图画。摆脱外在意志的干扰,努力追求想象力的回复以及认识到只有艺术规律才能驾驭想象力.凭借这种想象力找出那些摇曳不定的引人沉思的有生机的韵律,发现各种形式和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的美。诚挚的诗的形式必须具有无法分析的完美性,必须具有新意层出不穷的微妙之处。总之,叶芝对象征主义诗歌美学风格的要求就是用最丰富的想象力、用最完美的形式和韵律,在排除外在世界和日常意志的干扰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3、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是什么?答:意象主义诗论于20世纪初叶提出,标志是庞德提出“意象主义宣言”的诗歌创作三原则:对于所写事物,不论主客观,都要用直接处理的方法。 绝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有作用的字。 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