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82191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读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读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读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读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读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读书》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读书教案1了解朱光潜的生平及创作。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阐述的读书道理,借鉴文中所谈的读书方法。4学习正反论证、比喻说理的方法;揣摩严谨条理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2学习正反论证、比喻说理的方法;揣摩严谨条理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都倡言读书,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有财富,使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也有乐趣,“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可见我们每个人都

2、要读书,那书应怎样读,应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的谈读书,聆听他的教悔。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1介绍朱光潜及写作背景。朱光潜(18971986年),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等。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1928年夏丐尊、叶圣陶等人在上海开办了开明书店,并发行一种中小学生读的

3、刊物,他们邀请当时在英国留学的朱光潜按月写些文章。朱光潜应邀用书信体裁写了些文章,这些文章刊登在刊物一般后深受读者欢迎。1929年春,夏丐尊将这些书信结集发行,书名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读书就是其中之一。40年代的中国,国人尤其是青年人读书的热情异常低落。朱光潜先生针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写下了这篇文章,给青年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就是对几十年后的我们读书求知仍有很大的价值。2提问:学习的途径有哪些?让学生明白“读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课文第一句)。读书,向别人请教,通过电视、电脑、收音机等媒体,等等。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字词,初知

4、文意。湮没(yn)皓首(ho)奢侈(sh)动辄(zh)畸形(j)信手拈来(nin)冷僻(p) 胸襟(jn)炫耀(xun)流弊:滋生的或相沿成习弊端。口诵心惟:口里念诵,心里思考。涵泳优游:文章中指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体会,自得其乐。淹通:知识广博,明白事理。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耳食肤受:指不经深入考察,道听途说,理解事物虚浮而泛泛,不切实际。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故步自封: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4学生再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课文阐述了哪些读书道理和

5、方法?(2)读完课文,你对读书有没有新的看法?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1)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2)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3)读书应该有计划、按部就班;(4)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5)读书要注意科学积累。三、重点难点分析1本文认为读书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明确:读书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可以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得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一个人只有重温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世界。2文章题目是“谈读书”,可作者在开头两段都大谈“书籍”问题,有何用意?

6、明确:文章第一段主要讲书籍是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读书能把无数人辛苦获得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这是讲读书的重要性。第二段分析了书多的流弊,点明“读书在精不在多”的道理,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铺垫。可见开头两段是为下文的分析张本。3.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对这里的“宝库”和“里程碑”,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因为书籍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经验的产物,故称其为“宝库”;书籍又是人类文化学术的阶段性总结,在文化学术发展中起承先启后的作用,所以又称为“里程碑”。 4. 为了说明读书贪多,所得甚少,朱光潜先生用了精妙的比喻:“譬如饮食,不

7、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将贪读书而收效少的弊端形象地阐述了出来。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不少,请举例分析。明确:朱光潜先生写说理文,一向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浅显生动。在这篇短文中就用了许多确切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读书要在基本上下工夫,他说:“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为了说明大学教育不注意基础学科,有些课程和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他又说:“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像这样的比喻,在这篇短文之中共有十余处之多。作者通过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人印象深刻。 四、疑

8、难合作探究1除了比喻论证外,本文还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明确:(1)正反论证:如论述读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时,先从正面讲清道理,再从反面说明多读而不求甚解的坏处。在论述读书不能全凭兴趣时,从否定方面说明正面道理。先从反面说读书全凭兴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又分析它的好坏两个方面,然后再论说对于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的人来说,“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作者下笔很有分寸,不说读书不能凭兴趣,而是说不能全凭兴趣。一个“全”字体现了逻辑的严密性,因为读书是要有兴趣的,没有兴趣还谈什么读书,但是读书不能全凭兴趣。作者说“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这就是有所舍

9、才能有所得,即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同时,作者又说:“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一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作者在论述道理的时候,把道理说得十分准确、全面和透彻。 (2)举例论证:为了说明全凭兴趣读书会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作者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这个朋友专读冷僻的书,但他不能算是专门学者,以此说明全凭兴趣读书的坏处。2朱先生的“读书在精不在多”的见解与传统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否矛盾?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不矛盾。朱先生提出“读书在精不在多”的见解,但在文中第四段对此又做了说明,“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凡是在

10、某一科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于许多它科学问有深广的基础”,这都说明朱先生并不反对“读书破万卷”,对“万卷书”都能读透,也是作者的追求。如果没有精力做到,要把自己该读的书读“精”。五、作业课后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整理后认真体会,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板书设计:谈读书读书有重要意义书多流弊读书要精有预定计划围绕中心读善于积累论证方法正反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教案设计说明:1通过阅读使学生理解掌握朱光潜关于读书的一些道理,进而在日常学习中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2揣摩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感知文章平实的语言风格;探究文本的说理论证方法,体会准确、透彻、严谨的语言特点。3.遵循新课标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合作、探究,使结论自然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