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81651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划局城市规划制度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本市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必须依法制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或者废止。 第四条城市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并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市规划委员会负责重要城市规划方案和规划管理事项的协调。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市城市规划的要求,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情况。 第七条xx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或者市规划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工作。市规划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负责指定区域城市规划工作。 xx县区及其他区、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规划

3、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工作,业务上受市规划局领导。 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市和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实施本条例。 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市和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根本规定 第九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城市发展,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发展战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结合,与国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

4、十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十一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符合城市防火、抗震、防洪、民防等要求,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观。 第十二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适用、经济的原那么,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第十三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现有绿地、行道树和古树名木,发展城市绿化,加强环境卫生和市容建设。 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建筑群,重点保护有特色的历史

5、风貌和自然景观。 第十五条中心城规划和建设应当与人口疏解、功能提升、环境改善和景观优化相结合,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控制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改善城市交通,完善根底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xx县区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合理确定xx县区城镇布局和规模,重点发展新城和中心镇,引导xx县区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六条各类城市规划应当以上一级城市规划为依据,其内容应当符合国家城市规划法和本市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全市总体规划和中心城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全

6、市各专业系统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或者由专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局综合平衡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全市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中心城分区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由市规划局制定。 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局审批,但特定区域的规划除外。 xx县区除世纪大道两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特定区域规划外,由xx县区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xx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局备案。 第十九条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特定区域的规划,由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人民政府在审批特定区域规划前,应当听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意见。市人民代表大

7、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提请,对特定区域的规划作出专门的决定或者制定地方性法规。 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特定区域的调整,市人民政府应当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条xx县区区、县域总体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局综合平衡,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新城、国家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由市规划局会同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新城、国家级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级产业园区、中心镇总体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规划局审批。 市级产业园区、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镇和乡总体规划

8、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报市规划局备案。一般镇和乡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满足规划实施管理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根据本市中心城分区规划或者新城总体规划编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和高度、公共绿地、地下空间利用、主要市政根底设施和公用设施等内容,作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未经市规划局同意不得调整。 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确定的城市设计内容,作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性要求。 第二十二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市规划局确定的重要地区、主要景观道路的,应当附有城市设计内容。 第二十三条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需要,市或者区

9、、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也可以委托开发建设单位组织编制。 第二十四条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受理报批的城市规划文件后,应当在法定工作日五十天内批复。 第二十五条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需要,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在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上作重大变更的,按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对已经批准的总体规划作局部调整的,全市总体规划和中心城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其他总体规划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对已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修订和调整的,按照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进行。 第二十六条制定城市规划,应当听取公众的意

10、见。 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该草案,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以及其他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全市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他城市规划由批准机关公布。 第二十八条受委托承当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质。 第四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九条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各项建设用地必须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功能区内选址定点。严格控制在城市根底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又无有效措施的地区安排新建、迁建项目;禁止在公路沿线分散安排建设

11、项目。 第三十一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按照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市规划局应当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的制定。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提出该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规划设计条件有效期为六个月。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必须有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提供的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规划用地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场地等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必须附有原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 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开发和经营土地的活动中,未经原审批的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同意,不得变更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

12、。 第三十二条公共绿地含公园、街头绿地等、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专用绿地含住宅区绿地、庭园绿地、各单位绿地等、根本农田保护区用地、蔬菜保护区用地、公共活动场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医疗机构用地、体育场地、学校用地等现有和规划的专用土地,必须妥善保护。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 禁止占用城市道路、广场、河道、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城市地下管线或者依附防汛墙建造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十三条按照规划建成的地区和规划保存的旧住房、里弄、花园住宅、公寓,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撤除、插建、扩建含加层各类建筑。 前款确定的范围内,旧住房综合改造中涉及规划管理的,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13、 第三十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市政建设需要,按照规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三十五条沿城市规划道路、河道、绿化带等公共用地安排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带征公共用地。 第三十六条因建设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申请临时用地规划许可。 临时用地必须按照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用途使用,不得改作他用或者转让,不得建造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期满由使用者负责撤除一切临时设施,恢复土地原状,退复原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 第五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七条各项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申

14、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沿道路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含地下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并应当按照规定距离后退。 道路规划红线范围内现有建筑物,经市规划局批准暂缓撤除的结构较好的建筑作局部改建时,应当将逾越道路规划红线的建筑底层辟作骑楼,设置人行道。 沿道路建设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申请设置道路规划红线界桩。 第三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规定配置绿地和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库,按照规划要求配建公共厕所,并与建设工程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改作他用。 第四十条新建、改建公共建筑和城市道路,应当设置无障碍设

15、施。 第四十一条对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近代建筑,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保护。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在保护范围内改建建筑物或者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应当符合有关规定,不得破坏原有环境风貌。 第四十二条沿道路的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雕塑、户外广告等设施,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市容要求。 沿主要道路不得布置零星、简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沿其他道路设置的建筑附属设施,不得阻碍市容景观。新建、改建中心城主要道路时,沿路的架空线应当埋入地下。 第四十三条建筑物的室外地面标高,应当符合详细规划的要求;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地区,可以参照该地区城市排水设施情况和附近道路、建筑物标高确定。 新建、改建道路路面标高,应当与相邻街坊以及沿路建筑地坪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