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4813338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单元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单元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难点: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

2、念的建立。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8-20页例1-例3,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顶点、棱、闪烁)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

3、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

4、体。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4、用数学创造生活:欣赏水立方、长方体建筑物、美丽的盒子、装饰品,让学生感受数学创造的美,也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 四、总结:在这40分钟学习环节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练习五第1-4题。 第2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五第5-9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动手操作。完成练习五第5题。三、课堂练习:练习五第6、8、9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练习五第7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