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481230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学生两极分化之我见 众所周知,初二是最关键的一年。在这承上启下的一年中,两极分化将加剧。尖子生将更尖,后进生将更差。“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如何预防两极分化的加剧,让老师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位学生的心灵,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是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于所谓的“尖子生”,我们不能放松要求。总体讲,“ 尖子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

2、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是他们往往在优秀成绩的掩盖下,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 尖子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如想得到同学的肯定,又不愿意化很多时间帮助别人、服务班级。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长期的优越感使心灵只能面对成功,不能承受一点挫折。这些心理易导致自高自大或唯唯诺诺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

3、都不符合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都不能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大写的人。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文主义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者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同情关心他人、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有幽默感、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所以,我们要关心“尖子生”,及时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在成绩优秀的同时,有着阳光的性格。当我们培养出的优秀生德才兼备,才真正称得上优秀。我们八(6)班有位男生,基础扎实,头脑灵活,思想深刻而言行幼稚,学习成绩较优秀。但他经常迟到、打扫卫生马虎、上课心

4、不在焉、课后打打闹闹,对自己主动承担的数学课代表工作也很不积极主动。常常以耍小聪明洋洋自得,曾经讽刺同桌:“他从来不会撒谎,因为他缺少想象力。”今年一开学,我就找他谈话,问他还想不想继续做数学课代表,他假装略作思考,然后果断地回答还想做。我当时心理暗感欣慰,这说明他还没有丧失上进心。于是我趁机和他一起回顾了上学期的表现,他惭愧地低下了头,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并说自己的奋斗目标是省中,但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于是我和他一起分析了他的心理,找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措施。现在,他上课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状态明显好转。当然,两极分化教育的重点永远是那些“后进生”。他们因为平时缺乏前进

5、的目标和方向,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成绩总是不如人意。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长期找不到成功的感觉,于是在心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综合他们的共同点主要有两大点:自卑感强“后进生”因为各种原因,成绩往往不如人意,在教室里没有朋友、没有地位,不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甚至还常常遭到讽刺嘲笑。长期以往,他们养成了孤独、封闭、自卑的心理特征。逆反心理强长期受到的批评和冷落,老师和家长的不信任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听不进任何的劝告和教育,严重地甚至和老师家长形成敌对状态。他们往往会采用一些极端的做法来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表明自己很有个性或很成熟。例如:穿着打扮新潮离奇,和

6、校外闲散人员来往,另辟自己的一片天空。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也。”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如教育条件、环境条件、家庭条件、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条件相同,由于主观努力的缘故,也会导致不同的个性。针对这些特征,我们要在班级管理中树立辨证的思想,给予他们热情地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研究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一、用爱心建起师生理解的桥梁教育是一份经营“爱”的事业。对“后进生”,我们更应该敞开胸怀,用满腔的热情和爱去面对他们。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到内心深处,都充满着爱意。有位哲人说:“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世界,也可以拯

7、救一个人的世界。”当我们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变化,真诚地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互相交流、互相信任,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们考虑,关心着他们的关心,感动着他们的感动,师生之间就一定能建立起理解的桥梁。有一位女生,刚开学就带着同学逃学,当我和家长找到她时,她已经是泪流满面。我想事情已经发生,关键是找到她们出走的原因,用爱心感化她们。因此我既没有声色俱厉地责怪她,也没有苦口婆心地教导她,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她谈心。起初她不肯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躲躲闪闪,怕我怪罪她。后来,我诚恳地谈了自己对学生一时不能很好把握自我的理解,并申明这是每个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人都会产生的想法,只是别人没有跨出那一步,而她们跨出了

8、的些微区别。当了解到她是因为父母离异,双方各自成家,抚养他的父亲脾气暴躁,常打骂她之后,我先从其他角度用生活中具体事例引导她,让她认识到父母永远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仍然很爱她。接着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她:越是逆境,越要自强不息。现在她不但理解了父母的选择,而且和后妈的关系非常融洽。,习上也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每当看到她上课聚精会神的目光时,我内心就会涌起幸福的浪花。二、用欣赏唤起学生久违的自尊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爱默生说:“有许多天资很好,很有成功希望的人,只因为得不到有利的鼓励,竟至失败下来。”陈会昌教授也提倡尊重、平等的教育观,呼吁为学生成长创造“肥沃的心理土壤”。可见老

9、师的赏识和鼓励是多么重要的教育工具啊!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肯定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使学生在磨练中扬起自尊的头颅。用情境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西方谚语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每一位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或是乐于助人、或是关心集体、或是热爱劳动我们可以针对他们不同的优点和心理特征,给他们创设不同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找到自信的支点,感受成功的愉悦。我们班有一位男生,不太喜欢学习,

10、但做事勤快且敢于大胆地开展工作,主动竞选劳动委员,我大胆地对他委以重任。他在工作中尽心尽责,把卫生工作组织得有条不紊,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现在,他不但在学习上具有了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而且课后与大家打成一片,同学关系非常融洽。老师为他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用哲理增强学生思辨的能力初二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很多现象的认识处在懵懂的状态之中。他们往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缺乏正确的判断,产生偏执的看法,或者人云亦云,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随波逐流。一方面,我们要言传身教,用自己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他们。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他们选择性地交友,推荐他们看流动着真情

11、和正义的文章,给他们讲解中外历史名人的成长故事。用真情和正义感化他们,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五、用耐心巩固学生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我们用爱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后,我们还需有足够的耐心去巩固这些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后进生,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肯定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去面对这个现实,锲而不舍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心,相信学生的习惯会越来越好,人格会日趋完美。另外,

12、用集体的力量感化他们,使他们与班级融为一体,也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在主体班会、体育节、联欢会等班级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一些力所能及而又需和他人合作的工作,在工作前预先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合作成功。不知不觉中与全班同学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学习上,我会安排一些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对他们进行一帮一活动。同学的力量是难于估计的,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但对好同学的话却言听计从,学习积极主动,有时令我这个当老师的都不由地心生妒忌。这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在各方面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融为一体。如再要生硬地以分数将他们分开,分别打上“尖子生”和“后进生”的沉重烙印,该是一件多么不理智的事啊!每个学生在班集体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这是由于他们的品行、智力、个性心理差异所决定的。如果班主任把这种差异中存在的部分学生定为“差生”,这是错误的。黄克剑教授的“生命化教育”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点化和润泽生命”。我想,我们只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一定能预防两极分化的加剧。让我们用爱作为双桨,划向教育理想的彼岸。最后,我想大声疾呼:让“差生”从每位班主任的字典中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