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8104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南海区“十二五”规划纲要(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及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见附件一)已经南海区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实施工作。同时,各有关单位组织编制的十二五专项规划(见附件二)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认真对照区规划纲要,调整专项规划,报区人民政府印发实施。附件:一、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二、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专项规划表南海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十八日附件一: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

2、11年1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2011年1月佛山市南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贯彻“中枢两翼 核心带动”发展战略,实施文化行动计划、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产业行动计划,全力创建“三着力一推进”示范区,开创南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新局面,实现富民强区的幸福南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3、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国首批活动试点工作,全面实施“双轮驱动、东西板块”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区)级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2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8%。工业总产值4419亿元,年均增长2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21.9%。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2082亿元,年均增长17.5。(二)产业转型提升效果明显1、传统产业在整治中改造提升通过“改造、

4、提升、淘汰”等措施调整优化传统产业,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一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区12个特色产业都纳入广东省技术创新试点,大沥、西樵成为全省首批创新示范专业镇。与中科院、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产业平台,产业发展后劲充足。二是品牌建设效应增强。至2010年底,获得中国名牌产品 14个;中国驰名商标9件;省名牌产品 66 个;省著名商标 92 件;有46家企业参与制订179项国家标准。三是整治污染企业成效显著。关闭了166家印染、陶瓷、玻璃制造企业,有限的环境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西樵纺织”在“三统一”基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大沥有色金属”在整治

5、关闭175间小熔铸企业后,产值不降反升。保留提升的10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产值、税收占了该行业的80%,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原来的3%。2、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巩固壮大经过几年的培育,新兴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汽配、电子信息两行业产值均超百亿元,税收总额接近10亿元。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顺利建设,中显科技、美国旭明等高技术企业落户,促进了新型显示、绿色照明产业迅速发展。环保节能行业崭露头角,我区成为省节能光电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风能设备等产业前景向好。一汽大众成功落户,将推动南海汽车工业再上新台阶。3、都市产业在培育中快速成长金融高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投入16亿元,成功引进了4

6、1家企业,其中:银行10家,保险5家,担保、证券、期货共6家,服务外包6家,私募基金11家,其他企业3家,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建筑面积超180万平方米,引进的项目都是行业标杆,其带动与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聚集成势,吸引30多亿元优质资本、200多家科技企业进驻。生产服务业强势发展,欧特克(Autodesk)、亿贝(eBay)等项目落户,为企业搭建起产品设计、资本融资、市场营销等服务平台。多家五星级酒店顺利建设,保利水城16万平方米高档商业广场建成营业,开创第三产业高端化新里程。都市型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形态,为产业与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4、民营经济在扶持中健康发展“雄鹰计划

7、”的实施有效地帮助民企解决融资、上市、土地确权等发展难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总额 16亿元,6家民企成功上市。2010年南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9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4%;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687亿元,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3.7%。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5、农业生产在支持中平稳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稳定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农业科技、探索发展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立南海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里水镇万顷洋示范区、狮山镇官窑示范区、西樵镇平沙示范区、九江镇南金示范区和狮山镇南国桃

8、园示范区,南海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三)现代城市雏形逐步展现充分把握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的重大机遇,明确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城市建设。1、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一是道路交通更为顺畅。广佛地铁如期开通。海怡大桥、“一环”北延线、西二环南海段、广佛新干线、桂丹路桂和路二期、盐南线改造等顺利竣工。“东融广州、西连中心”的发展格局得到有力推进,千灯湖的城市标杆效应初现,区位优势明显,新一轮的城市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二是城市发展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力推进电网设施建设,完成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投资27.01亿元,增加变电容量385

9、.6万千伏安。完成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投资13.49亿元,线路长度达到828.56公里。投入32.67亿元进行防灾减灾建设和内涝治理,机电排灌总装机容量突破10万千瓦。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和垃圾转运场站工程建设,天然气转换、环保发电等公用事业进展顺利。2、城市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以强化基层管理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行政执法、环境监察、市政、质监等职能下移到基层,镇级管理服务新模式初步形成。进一步巩固土地“两违”整治成果,拆除违章建筑4.33万平方米,规范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4.8万多家。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食品安全监管等体系,镇级城市管理架构与队伍不断增强,城市管理日趋成熟

10、。创新城乡社区建设模式,完善各类文体设施配套,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不断完善城市公交网络,广佛城巴成功开通,镇内公交、出租车正式运营,公共自行车在桂城试点开行,公共服务配套日渐完备。3、“三旧”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全面开展“三旧”改造,实行规划引领、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基层积极参与旧改,有效实现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带动了产业提升、环境再造、区域增值和城市转型。全区共认定“三旧”改造土地约9.3万亩。到2010年底,共完成改造项目118个,投入资金约132亿元,完成改造土地4054亩。(四)环境再造取得显著成效南海的自然环境在铁腕整治和巨资建设中得到了再造与提升,环境的效益开始呈现,区域价

11、值明显提升,社会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一是节能减排治污成效明显。强力推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整治。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39.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4.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削减29.9%、38%。二是全面启动活水工程,内河涌整治成效初现。全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7间,日处理能力85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0%。完成990公里各类截污管网的铺设,建成25个灌溉泵站,完成907公里河涌整治,水体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三是“绿色美丽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全区森林覆盖率为5.9%,绿化覆盖率为38.8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68平方米。建立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相互衔接、合理

12、布局的绿道网络体系,建成区域绿道总里程140公里。四是城乡环境不断美化。积极整治美化市容市貌,推进绿地生态建设,城乡面貌大为改善,丹灶镇和里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五)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教育卫生优先发展教育系统不断创新、积极改革。教育五年累计总投入87亿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集团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社区教育终身化的大教育格局。卫生服务与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全省首个县级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实现全民门诊医保,1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试行免费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13、“健康村”工程有序铺开,建成112个星级“健康村”。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跟踪监测,初步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2、文体事业繁荣进步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南海龙舟队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冠军,男子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亚运会。成功举办区八运会,开展百村篮球赛等活动,群众精神面貌呈现新气象。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首期竣工,为群众提供公益性健身体育设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情系百姓,缤纷文化”和珠三角休闲欢乐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六)和谐南海建设稳步推进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民保障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

14、保”和“大社保”综合参保率达90%。落实保障性住房计划,至2010年底,全区已落实保障性住房共1648套,建筑面积共11.02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占地面积为2.71公顷,总投入11020.65万元,有效地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困难群体的救助面得到扩大,救助水平得到提高。以“公助民营”建设福利设施,建立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新型保障体系构建方式得到有效探索与实施。2、平安南海建设扎实展开集中整顿重点治安问题,坚决打击黑恶势力,治安、刑事报警量分别有较大幅度下降。“平安村居”建设启动,建成1420个安全小区,治安“技防网”不断拓展,全区五类恶性案件等发案率下降19%。率先建立镇级综治信访维稳

15、中心,大部分矛盾得以在基层化解。3、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通过农村集体资产的确权,界定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妥善解决“出嫁女”及其子女的股权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全区已有1756条村小组19395名农村“出嫁女”及其子女的股权得到落实,股权权益落实率达99.3%。4、社会公共管理不断完善行政服务、公有资产、执法体系、农村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和服务功能全面优化,“立体化”审批监督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盘活公有土地资源和闲置资产。树立“大城管”理念,加强部门联合执法,落实重心下移,部门合力和基层能动性有效增强。实施农村工作十条意见措施,农村管理更加

16、规范。(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1、财政绩效管理成效初显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以预算绩效为核心的财政绩效管理新机制,一是建立财政分配新机制,二是推行财政资金的追踪问责制度,三是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目前,我区纳入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从2005年底的44个,增加到2010年的162个,而纳入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也从2005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0亿元。2、农村产权关系逐步理顺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权,着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目前,全区已完成“两确权”工作的村小组有1596个,完成率90.4%。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方式,实行第三方管理农村财务,积极推行中介审计,全面实行“一年一审”、“三年一届审”的审计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