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磁共振技术.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808397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磁共振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脏磁共振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脏磁共振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脏磁共振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磁共振技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单的定期体检不能早期发现疾病高危事件,因此能够“预测癌症、预知中风、预知猝死”的深度体检就显得格外意义重大。深度体检可更早发现原位病灶;通过健康问卷,器官功能检查和遗传基因检测,全面收集对象的健康信息,精确预测未来身体情况。 心源性猝死,冠状动脉造影(CTA)是目前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方法。心源性猝死,冠状动脉造影(CTA)是目前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方法。磁共振能够显示身体哪些部位的病变? 磁共振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技术,特别是在软组织检查上具有优良的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它可以多角度多序列多参数成像,除肺、胃肠道显示欠佳外,可以检查全身任何部位。心血管磁共振检查有何优势? 磁共振

2、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是其具备同时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加之其不存在辐射损害,故这种集形态、功能及细胞生物学检查为一体的无创性检查已经发展为心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理想方法,被认为是判断心脏和功能结构的“金标准”。心肌活性及灌注成像是心脏磁共振独有的优势,其影像分辨率远高于核素显像。目前,磁共振的诸多特点越来越广泛的被临床应用。 磁共振检查能够显示哪些心脏疾病?1)心肌病变,包括各型原发性心肌病,急、慢性心肌梗塞及其主要并发症室壁瘤、附壁血栓等,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瓣病变等所致的心室肌肥厚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2)心脏肿瘤,包括心腔内、心壁内肿瘤及其与心包、纵膈肿瘤的区别。

3、3)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复杂畸形。 4)心脏瓣膜病。5)各种大血管疾患,包括各种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马凡氏综合症、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及褶曲畸形和阻塞,以及各种大血管先天畸形和变异。4)心包疾患,包括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以及心包内占位性病变。24、磁共振与超声检查心血管疾病,哪个更好? 1)磁共振影像对比度及分辨率远高于超声心动图,更利于心肌及瓣膜微小病变的显示。 2)磁共振大视野、多方位成像,避免了超声检查时易受肋骨、肺组织的干扰而影响观察的可能。 3)磁共振影像易于保存,可重复观测,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小。 4)磁共振排除超声测量时的几何学假设方法,而是依据欣卜森原理对左右心室进行全覆

4、盖标记测量,是目前左右心室功能测量金标准。 5)磁共振可进行心肌首过灌注及心肌活性检查,可准确判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25、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相对于CT检查具有哪些优势? 磁共振能够比CT更有效和更早的发现病变,能清楚、全面的显示心腔、心肌、心包及心内其它细小结构,在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方面由于CT;但在冠状动脉的直接显示方面,磁共振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随着磁共振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目前磁共振冠脉成像技术已能够应用于冠状动脉异常的初步筛查。以64排螺旋CT为代表的高分辨率CT开创了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新纪元,但其常规一次行扫描辐射剂量为15-20mSV,大致相当于接受700余张X线胸片检查,这也是国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一年内容许接受的最大剂量。因此,目前冠状动脉CT造影还不能用于人群普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