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806470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高考必修2复习提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句容三中高二生物学业水测试平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4、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5、表现型与基因型 关系: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6、 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判断显、隐性性状。方法有3种:a、

2、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b、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c、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自交: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杂交:可以用于判断显隐性关系 测交:可以用于判断个体的基因型。7、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A)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素多因素)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实验假设验证。8、孟德尔豌豆杂交

3、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F1: 高豌豆 F1: Aa自交 自交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3 : 1 1 :2 :1遗传的分离定律(C)【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离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黄圆绿皱 P: AABBaabb F1: 黄圆 F1: AaBb自交 自交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_B_ A_bb aaB_ aabb9 :3 : 3 : 1 9 :3 : 3

4、: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杂交育种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 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第2章一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1、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

5、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一极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末期:细胞质分裂,

6、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 (2)过程:(3)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不再复制。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c/d4123aa/bb/cL d/(1)同源染色体:指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即联会)的一对染色体。(例如下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7、,3和4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2)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不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联会的染色体体。(如图中有四对非同源染色体,它们是:1和3、1和4、2和3、2和4。)(3)四分体:1个四分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如右图中有两个四分体:1和2为一个四分体,由a、a/、b、b/四个染色单体组成;3和4为一个四分体,由c、c/、d、d/四个染色单体组成。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3.在一般情况下,下列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

8、精子(或精子细胞)、卵细胞、红细胞(因无细胞核)。(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六)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比较:(1个细胞分裂的情况)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1 次1 次细胞分裂次数2 次1 次有无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有(减前期)无有无同源染色体分离有(减后期)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N)不变(2N)子细胞

9、数目和名称4精子(或1卵细胞和3极体)2个体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性质有性生殖细胞体细胞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姐妹分家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家减后期姐妹分家减后期减前期 四分体时期 减前期 有丝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四分体时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二受精作用实质: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结果: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子(父方),另一

10、半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方)。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四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一)基因分离定律: 实质:(简记: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1单基因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

11、: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2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哮喘、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第三七章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B)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结果分析: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12、 DNA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目的: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DNA 被32P标记。结果分析:侵染过程中,只有 DNA 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 DNA 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 的量鸟嘌呤(G)的

13、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3、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就某一特定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4、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和结构单位。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遗传信息可以描述为:DNA中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认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5、DNA分子的复制(B) (1)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3)条件: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4)过程:(5)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复制方式)。(6)结果:一个DNA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