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发展概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8032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词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宋词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宋词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宋词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宋词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词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发展概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宋代文学概说一、历史背景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后历时320年。公元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 受命抗击北汉和契丹,兵行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赵普、石守信等人策动军士哗变,以 黄袍加之于赵匡胤身上,拥戴其为天子。第二年,改国号为宋,赵匡胤称帝为宋太祖,建立 了北宋王朝,先后征服了后蜀、南唐、吴越、北汉,使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国家大体 重归一统。但是赵匡胤因为担心藩镇割据重演,进行了“杯酒释兵权”,把军权集于自己一 身,一方面使北宋的政治军事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使宋代进入了弱兵时代,兵不知将,将不 知兵。宋徽宗时,强大的金国南侵北宋,宋徽宗传位给儿子赵恒,即宋钦宗。靖康二年

2、(1127 年)金兵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徽、钦二宗及后妃、皇室宗亲三千多人被掳,这就是“靖康之 难”。(“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从此北宋灭亡,当时在河北担任天下兵马大元 帅的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受旧臣拥戴,在归德(今河南商丘)即位,后迁都杭州,揭 开了南宋的序幕。南宋王朝怯于抗金,朝廷中主和派占了上风,主战派则屡遭挫折。后来蒙 古族兴起,建立了蒙古国,灭金之后继续南侵,建立元朝,于1279 年灭了南宋。尽管从历 史上说,宋朝时一个软弱的时代,领土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争论说 用宋来概括一个朝代是不准确的。)但它在文化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往往唐宋 并称,

3、在学术思想上往往汉宋并举,在绘画史上宋元同提。从文学上来说,宋代步唐代文学 的后尘,在诗、词、文、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二、与文学发展相关的科举制度。北宋初年,科举制度沿用唐代的制度,诗赋是进士举的必试科目。诗赋做得好,能够改 变一些出身寒微的文人的命运,这些人一旦进入仕途,势必又能扩大其在文坛上的影响从而 影响文学风气,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代表。到了宋仁宗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改变,社会以古文为贵,诗赋的势头削弱。王安 石认为“今义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 科法败坏人才。”(宋书选举志),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废除以诗赋取士的规定,用经义 论策取士。但

4、几年以后又重新恢复了诗赋取士,将诗赋与经义分科,仍然是醉心诗赋的多,研习经 义的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文学在宋代的发展。三、宋代的文学样式(一)宋代的诗歌宋代的诗歌没有唐代诗歌的辉煌,但是仍然沿袭了唐诗创作的势头,其发展脉络如下:1、北宋初年产生三大诗歌流派,分别是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白体是因为诗人学习白居易,追求诗的平易自然而得名,代表作家有王禹偁等;晚唐体 是因为学习孟郊、贾岛的诗歌而得名,好苦吟(推敲之说)、好求奇。代表作家有林逋、寇 准等。西昆体因为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诗人们以李商隐等人为宗,诗歌好用典故,文辞 富丽典雅。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等。2、北宋中期,针对三大诗派未跳出唐诗

5、窠臼的弊端,诗人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欧阳 修倡导了诗文革新,主张诗歌出自性情,并承袭了韩愈以文为诗,使诗歌趋于散文化。与欧 阳修同行的还有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走上诗坛,形成了奇险瘦硬的诗歌风格。 苏轼以才学入诗、兼容并包,以鲜明的个性开创了宋诗的时代。3、北宋晚期,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4、南宋前期,“中兴四大诗人”影响很大,他们分别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5、南宋晚期,出现了江湖诗派,追求诗歌的平易,代表作家有刘克庄、姜夔、戴复古等。(二)宋代的词1、词的产生宋词是在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词被称为曲子词(因为词与诗歌不同, 它一般是先有乐,然后按乐填词),

6、作为俗乐的一种。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词为诗余”,诗作 为正统的文学形式存在,而词则是从民间的俗曲转化而来。诗歌可以用来批评朝政、促进社 会发展,在孔子那里就有“兴、观、群、怨”的说法。而词主要用于娱乐、消遣。一般认为 词的渊源是胡夷之曲和中原里巷之曲融合而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胡夷音乐深受人们的 喜爱。刘禹锡在朗洲作司马时,当地人所唱的竹枝曲被刘禹锡改成了竹枝词。杨海明先生在 唐宋词史中认为江南的地域、民情风俗以及政治状况对词产生了很大影响(:1)江南多 水,帮助造就了词境的柔媚(2)斜桥红袖帮助造就了词情的香艳(3)江南小气帮助造就了 词风的软弱。词为曲而填,因而词的体式受曲体的影响。词的分

7、片、句式的长短、节奏的缓急、音 调的抑扬等都依曲而定,因为曲有曲调,所以词也有词调,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其实, 刚开始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词牌名看词的格调,比方说满江红就是激昂的格调,临 江仙谈的是游仙之事,渔歌子写的是打鱼之事。另一方面,作者在填词时虽按乐谱填写,但 在某些音节,可以你多填上几个字,我少填几个字,在个别音律处还可以略变一下平仄韵律, 使演唱更为悦耳动听。可是“宋代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诗人本来就不懂音乐, 他们填词意在作诗而不在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睬曲谱,只按前人已经填了的某调,一字字、 一句句地照填下去,依样画葫芦你叫更漏子,我也叫更漏子,你开头三字的 格式

8、是仄平平,我也照填仄平平。这样一来,格式反而固定了,严格了。明清两代更 有人归纳旧词,厘定词谱,使填词者有所依据。于是词便成了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一种格 律十分严格的诗体。”(陈振寰读词常识,第 2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12 月)词 的内容与格调渐渐与词牌相分离,使词渐渐独立于音乐之外。同时从字数上分为小令( 58 字)、中调(5890字)、长调(90 字以上)。宋词不像唐诗与宋诗往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诗歌流派,但对宋词风格划分 自古有之。明代张誕在诗余图谱凡例后的“附识”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 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此论一出,词分

9、婉约、豪放即不 绝于耳。然而宋代词人并没有有意识的词派,词人中有纯粹的婉约词人却没有纯粹的豪放词 人,写豪放词的人往往多有婉约之作。晚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细分宋词的流派,有 十四体之说;近人詹安泰在宋词风格流派略谈一文中提出八派之说;今人刘扬忠在唐 宋词流派史中按照宋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了划分。2、 词发展的基本脉络(1)、北宋初年,很多人认为奢靡轻软的文风助长了社会政治的腐化而导致了前后蜀、南唐 的灭亡,再加上当时的官吏选择制度考察的主要是诗、赋、论、策等,而词是不入流的,因 而在这个时期词坛沉寂, 60 年间词人与词作寥寥。(2)、北宋中期,宋仁宗好词,他在位40 年,使词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10、。晏殊、欧阳修、张 先等人承袭晚唐五代词风,在风格上以个性化的色彩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创新。词发展到柳永,他因为仕途坎坷而自我放纵,沉溺于歌楼妓馆之中,在词的创作中以市 民生活入词,并把传统的小令发展为慢词(依慢曲而填的词。慢曲,唐宋杂曲的四种体制令、 引、近、慢之一,每片八拍),丰富了词的体式。词发展到苏轼,他以旷达超逸的襟怀与深沉的思考开创了词的豪放风格。同时在题材的 选择上不再有任何的局限。(3)、北宋后期,秦观、贺铸走得依然是柔婉词风的道路,把婉约词写得更加细密、更加柔 弱。之后,周邦彦在词的章法技巧上更加纯熟,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4)、北宋与南宋之交,最杰出的词人当是李清照,她奉行“

11、词别是一家,形成了柔丽清新 的易安体”。在此之后,张元干、张孝祥、陆游等词人在词中诉说报国之心、内心之苦。 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在南宋气势最盛,更加逞才使气。(5)、南宋后期,周邦彦影响下的格律词复兴,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人注重词的典雅精 巧、音律和谐。(三)宋代的散文 1、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处于北宋,他们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他们的带 动下,文坛出现好古文的倾向,欧阳修推崇韩愈的散文,主张以道(儒家之道)胜文。 2、南宋,由于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理学盛行的影响,使得散文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第二章 宋代的词二晏词从主题上说,晏殊的词继承了怀想的主题,离别相思是他笔下经常出现的

12、内容,常让 人感受到缠绵感伤的情调,他的词中常出现两种气象:一种是恋酒,词中充满了浓重的酒气。 第二种是恋旧、感伤岁月流逝,比方说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这首词表现了传统的 闺妇思夫之情,此词要注意的一是开头用“槛菊愁烟兰泣露”的移情手法让人感受到主人公 的黯然神伤,二是用到的三个意象:燕子双飞反衬人的孤独;明月意象更勾起对亲人的思念; “昨夜西风凋碧树”中以西风象征岁月流逝,以碧树象征青春美貌,表现青春易逝的痛苦。 在感叹岁月催人老的时候,晏殊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比方说“暮去朝来易老,人生不饮 何为?”总体说来,晏殊的词富贵柔婉而又有思致,在词中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大多数写得 清新淡雅。他自己

13、曾经在评价“老觉腰金重,慵便枕玉凉”和“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两句诗时,说前者不是富贵语,而后者善于写富贵。因为前者写得很庸俗,而后者写得很雅 致。作为一个富贵闲人,晏殊追求的正是后者的境界。二、情痴心痴晏几道的词 晏几道的词没有了晏殊词中的闲情,他在词中表现出对酒色的沉溺时,往往追求心灵上的 逃避,在感情上表现为执著而用情不专。总体说来,二晏的词主要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意, 明显走唐五代以来婉约词的道路,词显得没有骨力,少有开拓。第三章 欧阳修词欧阳修对传统词风的遵循最为突出的表现在词的主题与格调上,较多地用词写女性的娇 羞慵懒、男女的情恋与离愁。他的一些词类似于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

14、灭、冯 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等作品,但是用笔更加细腻,脂粉味淡薄一些。如:欧阳修的词对传统的创新表现在有一些词写得清疏峻洁、意气飞动。比方说欧阳修在晚 年闲居于颍州西湖时,回首平生,心情畅达,写了一组采桑子,选择了“春深雨后”、 “群芳过后”、“清明上巳”、“荷花开后”、“残阳夕照”等时刻来表现西湖美的不同风 采。欧阳修对传统词风的创新还表现在有些词写得直率动人,撕去了温情典雅的面纱。如南 歌子柳永词人们一般把柳永看成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文人。在他的手上,词的题材、形式和表 现风格都有所开拓。(1)从题材上说,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 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

15、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 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他的词中也有一些反映劳动 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2)从形式上说,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 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其实在柳永之前,慢词就已经存在,他在改造旧词调和自 创新调中,扩大了慢词的声势。他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 字,为一时慢词之冠。(3)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 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清人刘熙载在艺 概

16、词曲概中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 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总体上说,柳永的词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这表现在:A、柳永的词仍旧保持了传统词风的柔婉。从词的内容上看,男女情恋、离愁别绪的表现仍是主要的,可是他敢于以俗语俗事写深情,词虽质朴却富有韵味。比方说望明月“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小楼凭槛处, 正是去年时节。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这里“明月明月明月”从语言上可 以说俗到了极点,以此反复咏叹眼前的景致,本来有月圆人团圆的喜庆,可是“争奈乍圆还 缺”的怅恨一扫团圆之喜,代之以离别之悲。柳永打了一个很俗的比方,说月亮的圆而又确, 就像年少洞房人的欢会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