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802148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 “鱼的呼吸”是苏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我在认真分析教材和标准后,认为通过关于鱼呼吸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因此,找把这节课的课题定为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为充分沙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并做了相关的课件、教具来帮助学生探究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的原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鳃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进而理解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工具和仪器的实验操作能力。2.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

2、题。3.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自学和绘图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3通过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的价值。4. 通过学生的合作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5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包括鱼有从鳃到口的顺畅通道的动画演示、鳃的结构图、鳃丝的组成图、一些鱼的图片等),制作鱼鳃模型教具,新鲜的鱼鳃,一些鱼和鱼缸,红墨水,以供上课使用。三、教学方法实验法

3、和讨论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一、导入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学生思考。开门见山,联系实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二、新课组织学生讨论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1组织学生探究鱼的呼吸情况。(1)组织学生观察并描述鱼在水中的呼吸情况;(2)探究鼻孔、口、鳃是否与呼吸有关;(3)用红墨水探究水流方向(指导学生实验);(4)点明鱼有一个由口到鳃的顺畅通道,这是鱼呼吸的重要保障之一。(用课件展示)2组织学生探究鱼的呼吸器官鳃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1)观察鳃的位置;(2)组织学

4、生观察鳃的外部形态并绘图;(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鳃各部分名称;(4)组织学生讨论鳃中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观察、实验、讨论、总结。学生分组观察、阅读、绘图、讨论。鼓励学生相互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在实验、讨论等各项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鳃的部分结构,并请学生讲解,有助于学生自学、表达能力的提高。3帮助学生了解鳃丝的结构特点。(1)用显微镜观察鳃丝的结构;(2)多媒体展示鳃丝的结构,增强学生感性认识;(3)讨论鳃丝的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组织学生探讨鳃丝中血流方向与水流方向是否

5、一致,这对鱼的生存有没有影响。4 组织学生讨论:空气中氧含量比水中多,那为什么鱼儿离开水后反而会因窒息而死亡呢?引导学生用鳃模型来演示,解释为什么鱼儿离不开水。5教师总结鱼儿有了这套呼吸器官自然在水中优哉游哉,有些鱼甚至可以洄游千里,它们所需要的氧气是由鳃提供的。学生活动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学生讨论。使学生从微观方面更好地认识鳃丝的结构,为解决课题打下基础。使学生意识到鱼能采用最佳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结合前面的探究活动,并通过观察鳃模型及讨论,使学生能解决课题。开拓学生视野,扩展知识面,使学生正确全面理解课题。三、扩展知识,提问:“缘木求鱼”的故

6、事你知道吗?你认为是否有会上树的鱼。还有其他的鱼可以离开水生活吗?这些鱼怎样呼吸?展示能够暂时离开水生活的鱼的图片。四、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讨论、探究、了解了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事实上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无穷的奥秘,这些奥秘有的已被揭开,有的还是谜,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参与探索活动中,相信一定会带给你们更多的欣喜与收获。附:课堂思考及统习题1鳃由几部分组成,请画图表示。2简要说明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3总结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4学了本节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请简要说明。5人类很早就幻想能像鱼儿一样畅游水中,请你设计一些方案,使人能模拟鳃的功能,让梦想成真。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7、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牢牢抓住学生,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步步探究答案。先从宏观角度组织学生探究鱼的呼吸情况(包括观察描述鱼在水中呼吸的情况;探究鼻孔、口、鳃是否与呼吸有关;用红墨水探究水流从哪个结构进入鱼体),使学生认识到鱼有一个由口到鳃的顺畅通道,这是鱼呼吸的重要保障之一。然后组织学生探究鱼的呼吸器官鳃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特点(包括观察鳃的位置,观察鳃的外形并绘图,学生自学鳃各部分的名称,讨论鳃中最重要的结构)。接着从微观角度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鳃丝的结构,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鳃丝的结构,组织学生讨论鳃丝的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探讨鳃丝中血液流动的方向与水流方向是否一致,这对鱼的生

8、存有没有影响。最后在学生完成了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鱼鳃模型(自制)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出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这些实验环环相扣,不仅丰富了教材原有的内容,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入手、从生活小常识入手,带着问题去设计和完成实验,由浅入深,很好地解释了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学生感到收获很大,教学效果很好。总之,作为一名处于新课改大潮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标准和新教材,精心设计完成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