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79841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9章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9章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章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习题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存款货币银行经营哪些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这类业务为什么越来越受到重视?几类业务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制约关系? 答:(1)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存款货币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这些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外来资金两个方面。资产业务是指存款货币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包括贴现、贷款、证券投资和租赁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并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包括传统的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代客买卖业务、承兑业务、信托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和银行卡业务等。表外业务

2、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包括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所说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即狭义表外业务。(2)表外业务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原因: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新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对监管的放松为银行开拓表外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银行面对来自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贷款客户的竞争压力,也迫使其必须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迅速发展起来,尤其侧重对有风险业务的拓展。从发展规模看,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

3、益看,不少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3)几类业务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传统业务。其中资产业务代表了银行对其营运资金的运用,也是商业银行赖以取得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筹集资金,是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基础。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使银行合理占用客户资金,大大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扩大实力。但是,商业银行的所有中间业务都是建立在信用业务基础上的,客户委托商业银行办理各项中间业务,大都是该客户与该银行有存款或贷款联系,双方具有信用业务的关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相交

4、织,又可以促进资产业务的不断扩大,所以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相互促进。中间业务(含表外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在业务范围的外延上具有交叉性,主要集中表现在银行卡、信用证和承兑等业务的归属上。就其性质而言,银行卡业务、信用证业务和承兑业务既属于商业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又因其会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或转化为表内资产、表内负债而可归入表内业务之列,因此,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完全有可能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表内负债,从而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业务或表内负债业务。2金融创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创新活动形成一种趋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的意义何在,同时带来了哪些问题? 答

5、:(1)金融创新是指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均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变革。 (2)金融创新之所以形成一种趋势,是因为这种创新浪潮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的经济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使得经济的发展不断突破时间、地域以及各种社会传统的界限,涌现出更多、更新的为人类文明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行业、部门、模式和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原有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操作方式、金融市场组织形式和融资技巧等在某种程度上比较落后、缺乏效率。所以必然导致突破原有樊篱的金融创新

6、形成一种趋势。 (3)反映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已对并将继续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使得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创新的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更高的流动性,且金额大小均有,适合不同投资者需要。 使金融机构传统的分工格局被突破,彼此业务全面交叉。如商业银行普遍开始涉足证券业务;不少其他金融机构也开始办理支票存款这类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金融业务日趋综合化、全面化的格局在形成。 使一些国家在既成事实面前被迫放宽某些金融行政管制或取消、修改一些法令法规。 3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把握?为实现经营原则的资产一负债管理,其理论发展的脉络

7、是怎样的? 答:(1)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它们既是统一的,又是相互矛盾的。一般说来,安全性与流动性是正相关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但它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盈利率一般较低;盈利性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因此,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两难选择。对此,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2)为实现经营原则的资产一负债管理,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演变过程。 1)资产管理理论 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该理论认为,为了应付其不可预期

8、的提取存款的流动性需要,商业银行应使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资产业务应集中于短期和商业性贷款。 第二阶段: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于本世纪初提出,认为商业银行资产不一定局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可将其相当一部分分布在需要款项时可立即出售的证券资产上,从而扩大了商业银行资产范围,在保证一定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增加盈利。 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产生于40年代末,认为无论放款期限长短,只要借款人具有可靠的收入,就不至于影响流动性。它主张商业银行应把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作为衡量其贷款偿还能力的标志,并以此来重新协调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从而使商业银行跳出短期性的局限,开始向长期性经济活动大量渗透,促进资

9、产业务的多样化。 上述的几个发展阶段,是以对资产流动性的不同理解,来扩大银行资产业务规模和范围,目的是在保证必要的流动性水平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盈利水平。但因影响流动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又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2)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需要银行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及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需要拓展资金来源,以取得更多的资金。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获得,也可以通过负债管理,即向外借款来提供。因此,银行无需经常保有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资金投入到更有利可图的资产上。所以,负债管理的核心是:银行主动以借入资金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从而扩大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但负债管理也有明显的缺陷:a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b因金融市场的变幻莫测而增加了经营风险。 c由于忽视自有资本的补充而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政府金融管制的放松导致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利率上升,银行融资成本提高。银行一方面需要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防风险的能力,又必须最大限度地取得收益。该理论认为应该将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双方达到合理搭配,尽可能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均衡,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