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79449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兴趣小组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有利于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要特别关注认真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二、活动目标1、在书法活动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

2、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三、具体活动安排2月26日第1课时钢笔书法及其基础知识3月10日 第2课时 笔画书写横的写法3月17日第3课时笔画书写-竖的写法3月24日第4课时笔画书写撇的写法4月7日第5课时 笔画书写捺的写法4月14日第6课时 笔画书写点的写法4月21日第7课时笔画书写折的写法4月28日第8课时笔画书钩和折写法5月5日第9课时笔画书写提的写法5月12日第10课时笔画书写横撇、撇点折等的写法5月19日第11课时部首三点水、单人

3、旁的写法 四、活动形式 1.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从指导笔画笔顺入手、字的间架结构细处入手,做好写字指导。 2.鼓励学有余力在自愿的基础上购买一本随堂钢笔字贴,利用写字课以及课余时间进行描写练习。 3采取自主和协调的方法,建立写字活动小组,有计划、有落实,完成写字活动的具体目标 4. 在组与组之间,开展每月一次的书法比赛,对做的好的小组给予表彰奖励,对做的差的小组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跟踪指导评价。 5. 将学生的优作张贴展览,让他们拥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写字练字的积极性。 6. 指导教师做好活动总结,将活动的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完善活动的文本资料档案管理。 7.活动成果以手抄报,优秀习作,硬笔书法

4、等形式在艺术节中展出。书法兴趣小组计划书法兴趣小组是书法特长生学习书法的主阵地,是广大优秀书法苗子孕育的摇篮。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在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书法苗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切实加强书法组的自身建设,促进学习效率,并能给爱好书法的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制定如下计划:书法A班学习时间为每周二下午最后一节课;书法B班学习动时间为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二、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活动,保持书法室的环境整洁,做到书写无废纸。2、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书法室内大声喧哗和将空话,不做与书法学习无关的事。3、书法A

5、班的作业为每天半张练习纸,B班为每天一张练习纸。每周上交一次作业,A班为每周三上交,B班为每周五上交。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认真按时完成,如不按规定的,原则上作开除处理。三、活动措施:1、书法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2、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挑选各班有一定书法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班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3、书法兴趣小组成员和预备成员名单上墙公布,学习时间和每周学习计划上墙公布。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实行每周练习三次。4、在书法组中确定培养1020

6、名左右最优秀的成员,参加各类大赛和艺术特长等级考试,并能做好家长的支持工作,促使其迅速提高。5、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书法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书法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活动内容:包括字帖临摹、古诗词创作、历代优秀书家作品欣赏和中国书法简史及理论介绍四方面。其中时间的安排为5:2:2:1。 书法教案课前要求:、选定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楷书(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帖。、准备一本书法笔记本,记录我们所要学习的书法理论知识。、遵守课堂纪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笔记。、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

7、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课题:临、摹和创造的关系课时: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掌握正 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王羲之吃饺子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

8、? 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

9、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

10、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听故事讨论说明了什么?我们应怎样做?二、讲授新课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

11、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一、摹法:()描红: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摹书: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

12、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二、临法:()方格临写: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去格临写: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13、()空临: 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背临: 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三、摹丰法:同时摹临: 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罩要摙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

14、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书法昏很有益处的。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笔势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一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个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

15、候,所以说:“加以遒润”。“遒”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画滞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遒”,就像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抽拔”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提不起来的。),灵活运笔,纵横挥毫。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来讲的。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