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79380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高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登高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登高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登高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登高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高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登高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和静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张兴玉 2013年6月9日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教材分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教法设计:吟诵法;讲析法和点拨法;讨论法

2、。学法指导: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 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

3、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诗人简介 (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

4、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三、背景简介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

5、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四、课文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 、基础知识点: 、字音、字形和字义: 渚 新万里百年 、句型: 、内容分析: 、放音乐二泉映月,全班同学朗诵登高。 、分析: 、首联

6、:哀婉孤独 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砂、(飞)鸟 联想:“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结语:凄寒,孤独,渺茫。(蓄势) 、颌联: 沉郁高昂 景:落木,长江。 联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结语:生命短暂。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那么,这两句应该怎样朗诵?你就是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你应该是什么心情?读这句你应该想什么?你心里的潜台词是什么?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怎么样?同时,作

7、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仅仅是无可奈何吗?难道他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吗?他是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呢?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颈联:愁苦沉痛 景、象:悲秋,多病 联想: 结语: 、尾联:忧愤无奈 景物:霜鬓,浊酒 联想: 结语: 、写作特点: 比较赏析 秋兴其一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

8、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 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五、诵读作结 1大声、有感情地自由诵读。力求熟读成诵。 2集体诵读。追求情、景、意浑然一体的朗诵效果。 3试着背诵。 4课堂小结。从诗之奇、悟之透两个角度总结。 六、课后拓展 搜集古今中外对登高的评价,对照诗作,就其一点,做点深入探究。或佐证,或质疑,或纠偏,或匡正,写点探究性文字。 参考书目:杜甫诗醇唐诗汇评。七、布置作业:1、背诵登高,赏析秋兴其一2、搜集杜甫的诗歌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