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790369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4 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34 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34 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34 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34 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4 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号高炉强化冶炼实践肖建华 田振华(新钢公司第二炼铁厂)摘要 对新钢7号高炉自扩容大修以来的操作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精料、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风口布局、提高风温与煤比、加强炉型管理、加强炉内炉前操作与管理等措施,高炉实现了强化冶炼,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关键词 高炉 精料 炉型管理 强化冶炼l 概况 7号高炉扩容大修后于2004年8月30日点火投产,高炉炉容1050m3,设20个风口,两个铁口,陶瓷杯炉缸,炉缸以上全部为砖壁合一的薄壁炉衬结构,工业水冷却,炉顶采用串罐式无料钟炉项,炉顶料面摄像,炉喉十字测温,投产20天后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0以上,实现了大修高炉快速开炉达产。开炉初期

2、,由于7号高炉是新钢公司第一座薄壁炉衬高炉,没有可供参考的成熟操作经验,高炉操作处于探索期。高炉通过精料方针、加强上下部调剂、炉型管理、完善高炉操作,冶炼水平不断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高炉月利用系数达到了28以上的较好水平。(见表1)2 影响7号高炉强化冶炼的因素21炉型设计 号7高炉白炉腹以上全部为薄壁炉衬,且炉腹角和炉身角比6号高炉与8号高炉均小,分别为78 845和83 3029,中心气流容易发展,而边缘气流抑制,炉腹、炉腰容易结厚。22冷却系统 7号高炉设计为工业水冷却,总水量为5550m3h,但实际上由于7号高炉薄壁炉衬特点,进出水管大多为双进双出,造成开炉时冷却水打压困难,直

3、至将常压水量提至5800th,才将常压水水压勉强提高045Mpa,与设计水压065Mpa相差较大,致使7号高炉常压水量比设计水量3950t / h大了近1850t / h,常压水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炉体及炉缸在炉况不顺、冶强下降情况下,容易粘结与堆积,使炉况恢复难度增加。23原燃料条件 烧结矿及焦炭强度不稳定,烧结矿转鼓指数ISO在72-75左右波动,焦炭M40在77-82,M10为78,由于烧结矿及焦炭产能关系,经常改变烧结矿R2及结焦时间。导致高炉入炉粉末多,原燃料强度下降,冶金性能筹,进入高炉后料柱透气性变差,不利于炉况的稳定和顺行。24上料系统 受场地限制,7号高炉上料系统采用料车上料,

4、与皮带上料相比,其缺点在于:矿石在槽下过筛经主矿皮带一中间斗一料车一受料斗,中间环节多,矿石经多次转运易破碎,造成入炉粉末增多。 故7号高炉实现强化冶炼,必须克服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3高炉强化冶炼措施31精料 精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特别是大型高炉,对原燃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原燃料管理及筛分工作,对保证高炉稳定顺行尤为重要。 (1)进一步降低入炉粉末含量。降低入炉粉末,可以改善料柱透气性,增加风量,稳定炉况。为了减少入炉粉末,7号高炉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更换筛网。烧结矿和球团矿由原来的单层筛改为现在的双层棒条筛,大大减少了入炉粉末,并要求每班定期清理筛网,保证过筛效果。控制合理的筛网速

5、率。将烧结矿、球团、焦炭过筛速率严格控制,在确保上料的前提下将烧结矿速率控制在35kgs,球团矿35kgs焦炭20kgs,对操作工及工长严格考核,并做到有奖有罚,从而保证了筛分效果,大大减少了入炉粉末。 (2)原燃料质量的改善和优化配料结构。随着公司决心打造南方建材精品基地的口号,公司对高炉精料的重视,逐步对烧结厂焦化厂产量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烧结矿及焦炭质量情况见表2、表3。 7号高炉通过改善配料结构,入炉熟料率逐年提高,由83提高至92入炉品位由57左右提高到58,渣量大幅度降低,渣比下降至300Kgt左右,入炉品位提高,渣量降低后有效地改善了料柱透气性和透液性、熟料率的提高,影响地改善了

6、炉料的冶金性能,这些都有利于炉况的稳定和顺行。32调整风口布局 开炉初期,风口全部为120mm,长度420mm,斜7号风口,进风面积02261m2,由于当时原燃料质量差、炉况不顺,逐步将风口全部缩小至110mm,风口面积缩至01900m2,2007年后随着原燃料质量改善,利用高炉休风机会更换了6个110mm风口,改为120m,使风口面积达到02028m2,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风量长期稳定在2700-2800m3min之间,风速保持在250ms以上,鼓风动能大于100MJS,炉况顺行,为进一步提高冶强创造了条件。33优化装料制度 对于无料钟炉顶,其布料方式灵活丰富,布料矩阵的选择是无料钟技术的精

7、髓,是加强高炉操作调剂的重要手段。7号高炉投产5年来,对薄壁炉衬高炉的装料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 在开炉初期,7号高炉布料方式是矿石和焦炭均为单环,矿批徘徊在2224t,煤气利用不高,能耗高,且炉况顺行度差,抗波折能力差,后在2007年元月13日那次大的炉况失常后7号高炉的布料矩阵基本确定,就是以稳定中心气流,适当发展边缘气流的装料制度,即矿批26t,角基本稳定在k365334J374353312以及每八批中心加焦一车的布料矩阵,且焦炭最大角度大于矿石最大角度。这样的布料依据是:7号高炉炉身角及炉腹角偏小,中心气流易发展,加上冷却强度大炉腹、炉腰易粘结造成煤气流上升阻力大,边缘气流受抑制。

8、确定此布料矩阵后炉况稳定性大大提高,煤气流分布相对合理、稳定,给高炉强化冶炼提供了保证。34提高风温与煤比 (1)高风温 充分发挥热风炉的优势,坚持使用高风温,保证风温使用在1100以上(见图一)高风温的使用,不但活跃了炉缸,提高了渣铁物理热,改善了渣铁流动性。而且有利于节焦降耗,促进煤比提高。 (2)提高喷煤量 提高喷煤量,以价格低廉的煤粉替换昂贵的焦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是高炉冶炼降成本今后发展的方向。(见图二)尝试烟煤与无烟煤混喷技术,逐步将烟煤由10加至20%混喷。混喷后煤气中H2含量增加,不但可增加间接还原,降低能耗,而且降低了煤气粘度,提高煤气穿透力,对高炉顺行大有

9、好处,对高风温的使用有利。35加强炉型管理 7号高炉2007年1月13日炉况失常,历时40天,此次炉况失常主要原因是高炉内衬脱落,操作炉型不完整所致。期间共烧损风口小套71个,中套4个,产量损失约26788t,故高炉有一个合理的操作炉型是高炉顺行及强化冶炼的保证。 (1)严格控制炉体冷却水压力及流量,针对7号高炉冷却强度过大特点,逐步将常压水降至5200th,压力降至04Mpa,水温控制范围冬天732,夏天36,以稳定其冷却强度。 (2)严格控制炉体各部水温差。炉型管理就是稳定各部位水温差。07年1月7号高炉上了炉体水温差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并设立报警值,使各部水温差一目了然,对指导高炉生产十分

10、有利。 (3)煤气流分布。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不但会造成炉体热负荷高,影响高炉长寿,且影响高炉稳定顺行,故当边缘气流发展时,即在线实时水温差连片报警时,应及时调整布料,控制边缘煤气流发展,强化中心气流。 (4)定期排碱及排锌。碱金属与锌在高炉内循环富集后,渗入砖衬,易造成砖衬上涨,风口中套变形上翘,大套上翘开裂,炉皮开裂等一系列后果,严重危害高炉一代寿命。7号高炉针对原料情况采取了每旬或半月排碱一次,即降低炉渣二元碱度至105左右,Si提至0407,循环3个冶炼周期后炉料恢复到正常配比。高炉定期排碱、排锌后7号高炉中套上翘周期明显变缓,炉缸均匀活跃。 (5)喷涂造衬。7号高炉在炉况稳定性差,炉

11、身中、上部水温差有持续高现象后,主动要求喷涂造衬,于2007年8月和2008年9月两次喷涂造衬,人工造衬后高炉操作内型恢复,达到了长期稳定顺行。36加强炉内、炉前操作与管理 高炉炼铁日常的操作与管理也十分重要,原燃料条件,操作制度再好,没有一套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也很难长久地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7号高炉一直强调对炉内、炉前的操作与管理,为技术经济指标的创新创造了条件。 (1)炉内的管理。车间对四班工长分班考核排名,定立奖惩条例,并每天根据当天炉况指定适宜的操作方针,作为高炉操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将各种操作参数进行量化管理,明确各种参数的控制范围,要求工长严格按操作方针操作,制订汇报制度,正是

12、依靠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 (2)加强炉前管理。高炉操作参数的稳定,炉前操作也极为重要,能否及时均匀排净渣铁对初始煤气流分布稳定影响巨大,从而影响到中、上部煤气流分布,同时又影响着其它各项调剂作用的发挥。虽然炉前的操作要量化难度很大,但通过对每班的出铁正点攻关、铁口跑泥攻关、无拉风堵口攻关、钻头、钻杆考核、铁口深度考核,产量攻关,四班排名考核,通过这一系列攻关与考核,使7号高炉炉前队伍稳定,工作积极性高,经常在二次开口后把渣、铁出净。为高炉指标优化提供了有利条件。4结语 (1)高炉强化冶炼的保证除搞好精料外,还应有合理的操作炉型和送风制度。 (2)7号高炉作为新钢首座薄壁炉衬高炉,投产5年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高炉冶炼水平不断强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优化,下步还应继续探索薄壁炉衬结构高炉的长寿措施,实现一代炉龄的高效和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