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477708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网合一的园区楼宇弱电布线摘要:许多跨行业的应用都向着互联网领域拓展,新的网络布线标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使得多网合一的网络布线技术及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普及的新方向及热点。关键词:多网合一 综合布线 互联网“传统”上楼宇在弱电设计上对计算机网络、电话、有线电视、视频监控等都是按照各自的领域和设计标准,独立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近些年来已建或在建的楼宇,在弱电方面大都有综合布线的设计,什么叫综合布线呢?我们来看看它的定义: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 D S )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在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利用双绞线或光缆来传输信息,可以连接电

2、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控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PDS 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和光纤,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PDS 使用物理分层星型拓扑结构,积木式、模块化设计,遵循统一标准,使系统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也使每个信息点的故障、改动或增删不影响其它的信息点,使安装、维护、升级和扩展都非常方便,并节省了费用。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相比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兼容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

3、应用系统。过去,为一幢大楼或一个建筑群内的语音或数据线路布线时,往往是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交换机通常采用双绞线,计算机系统通常采用粗同轴电缆或细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配线材料,而连接这些不同配线的插头、插座及端子板也各不相同,彼此互不相容。一旦需要改变终端机或电话机位置时,就必须敷设新的线缆,以及安装新的插座和接头。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种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在使用时,用户可不用

4、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只把某种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电话、视频设备等)插人这个信息插座,然后在管理间和设备间的交接设备上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了。开放性:对于传统的布线方式,只要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也就选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如果更换另一设备,那么原来的布线就要全部更换。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困难的,要增加很多投资。综合布线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因此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如计算机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并对所有通信协议也是支持的,如ISO/IEC8802-3,ISO/IEC88

5、02-5等。灵活性:传统的布线方式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设备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而麻烦的,甚至是不可能。综合布线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环网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要改变布线,只需增减相应的应用设备以及在配线架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另外,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可有多用户终端,以太网工作站、令牌环网工作站并存,为用户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可靠性:传统的布线方式由于各个应用系统互不兼容,因而在一个建筑物中往往要有多种布线方案。因此建筑系统的可靠性要由所选用的布线可靠性来保

6、证,当各应用系统布线不当时,还会造成交叉干扰。综合布线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槽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这就为链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从而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各应用系统往往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备用冗余。先进性:综合布线,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链路均按八芯双绞线配置。5类双绞线带宽可达100MHz,6类

7、双绞线带宽可达200MHz。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FiberToTheDesk)。语音干线部分用钢缆,数据部分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带宽容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标准化组织就发布了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中国国家标准是2000年8月实施的GB50311/Gb50312-2000,此前综合布线一般都是比照相关行业标准实施的,但是这些年来,在大部分楼宇弱电设计上,综合布线的目的基本上仅仅只是针对计算机网络而言。设计人员还是要另外对楼宇的电话、有线电视、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等按传统方法进行专门设计,这样就没有发挥综合布线统一平台的理念。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状况呢?PD

8、S 标准颁布之初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机网络,其他媒体融入计算机网络还面临着网络带宽、接入标准、和产品开发滞后等原因。其二是PDS是一个“新生”事物,“老”的设计人员还是惯性思维没有及时调整到新的理念上来。其三涉及管理体制问题,一旦所有的功能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原先的计算机网络、电话、有线电视、安防等分属不同部门管辖,各自为政、各管一套的模式就可能面临着重新定位,从而统一到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下,这样难免会和原有的管理模式及利益产生冲突。在目前的体制下要把这些分属关系理顺绝非易事,这也是一个不能多网合一的很大障碍。在楼宇弱电设计方面,如果名副其实的采用多网合一的综合布线,可以大大的简化弱电设计的复杂性和

9、设计、施工成本。由于信息点的公用,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单一的布线也会减轻将来的维护成本。综合布线的优越性不但体现在设计上。传统方式下,在楼宇建设时,弱电项目招投标,一般会向各自领域的系统集成商分别招标,在弱电施工阶段,一个工地上就可能会同时有不同的系统集成商组织施工,这样交叉施工往往造成时空上相互干扰和对别人成品保护的问题。在弱电施工完成后一旦用户需要变更或增加某一项弱电的用途,由于所布线路不能通用,就不得不重新组织设计施工,这是相当劳命伤财的事情。统一在综合布线的平台上后,只要招标一次,一个系统集成商就可以把弱电项目都搞定了,工程交付后,如果用户需要变更或增加新的用途,可以在现有点

10、位上灵活的配置即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2007 年十月中国开始实行新的综合布线国家标准GB50311/GB50312-2007,这个标准更加强调了综合布线系统技术和应用的跨行业性。目前网络电视(I P T V )、网络电话(V O I P )、网上监控(W E B C A M )等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进入到实用阶段,其使用成本、灵活性、方便性、可操作性等在各方面都毫不逊色于传统方式,也就是说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障碍把这些功能统一到综合布线的平台上来了。传统视频媒体流是怎样融入到现有网络平台上来的?也就是怎么在互联网上看电视或是兼容其他的业务呢?网络电视IPTV 的工作原理和基于互联网的电话

11、服务V O I P 、网上监控WEBCAM 原理相似。将需要传输的视频媒体流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模转换压缩编码协议(H.263 或是MPEG-4 等)编码数字化以后,通过互联网协议(T C P /I P )打包发送,然后在接收端(用户端)进行复原, 互联网上, 网络电视方面的PPlive。网络电话方面的Skype 等已经是很知名的服务提供商了。多网合一是一个发展趋势,电信、广播电视等大的服务提供商原先都有各自的实力范围,在多网合一上,面临管理体制和利益重新分配等难以协调的矛盾,即使这样,这些服务提供商也都在尝试着发展其他服务商的传统业务。园区网,特别是校园网,虽然也面临相同的问题,但楼宇业主,产权

12、明晰,管理体制可以在内部调整,处理起来要相对容易得多。在多网合一的规划上也可以灵活设计,例如纯IP 电话还面临成本和ISP限制的原因,那么可以利用综合布线的通用性,用综合布线的线路替代传统的电话线路,一旦时机成熟在过渡到V O I P。网络电视I P T V 和网上监控W E B C A M 的原理相同,传统方式下是通过普通(模拟)电视机看电视,IPTV 则是通过电脑显示屏或是机顶盒+ 普通电视的方式观看电视。作为新兴的监控方式WEBCAM 具有布置方便、灵活,监控场所不受本地限制,即原则上只要可以上网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监控的情况,这个技术也应用在网络视频会议上,互联网正在向更多的应用领域拓展。总之多网合一的园区弱电综合布线,在实施前,可以根据业主的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估,以决定采用三网合一或是四网合一甚至其他利用综合布线网络的传输技术方式。参考文献:1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张宜.综合布线系统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刘国林.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第4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