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765707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贴敷中医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穴位贴敷疗法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 选取一定的穴位 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 起到扶正祛邪、 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 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 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 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 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 贴敷面积不宜过大, 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

2、不适立即停止适用。孕妇禁用。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 4-8 小时取下即可。每隔 3 天贴治 1 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 3-24 小时,隔日 1 次。出现皮肤过 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3、适应症: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4、取穴:根据

3、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 一般不超过 2-4 穴,贴药范围勿大。消渴病: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眩晕:-可编辑修改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不寐: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感冒、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咳喘: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便秘:我科自拟方神阙穴贴敷疗效显著。 亦可配合肺俞、 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贴敷效果更佳。内分泌科神阙穴贴敷药方:高良姜5g 、当归 5g 、肉桂 5g 、白蔻仁 5g 、小茴香 3g 、独活 6g 、防风 5g 。此方

4、经临床证明用于胃脘痛、呕吐效果亦佳。5、基本操作方法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 0.9% 生理盐水棉球、 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0.9% 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根据医嘱辨证辨病组方取穴:贴敷方法:将已制好的散剂、糊剂、泥剂或浸膏剂药物事先置于胶布粘面正中,然后对准腧穴进行粘贴。 或直接将药物贴压于穴位然后外覆胶布粘贴亦可。巴布剂、膏药、硬膏剂、丸剂、饼剂、磁片可直接将巴布剂或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 对胶布过敏者, 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注意贴敷时间, 4-8 小时取下即可,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每隔 3 天贴治 1 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 3-24 小时,隔日 1 次。出现皮肤过 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敷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物品,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字。-可编辑修改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