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76454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点拨艺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贵在点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了然于心课文的要旨;教师在迷糊处一拨,学生便有可能自解其难。教师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体现了教师的点拨艺术。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点拨。“点拨”手段的恰当应用是探究优化课堂教学最佳途径之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恰到好处地点拨呢?下面谈谈教育实践中的几种做法。一、捕捉闪光点,适时点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同样要讲求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意外的“精彩”,那是学

2、生积极思考的表现,教师必须适时点拨。 一位老师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范读,其中一名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这样点评:我认为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短句读得急促,长句读得舒缓,议论抒情读得高亢。特别第十四、十五小节读得各有特色,声音过渡上非常巧妙。另外,老师读得感情丰富而充沛,读出了黄土高原的特有的神韵,读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读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与火烈。像这样比较精彩的点评,老师常常只用“谢谢”二字就过去了,但这位老师作了如下点评:这位同学听得非常细致,非但是从朗读技巧上进行点评,还在点评中包含对这一篇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的的确确,当老师读到“一锤起来就发狠了”一段时,就深深地被充溢着生命力量的后生们打动了。

3、于是老师读时尽量使语势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如果要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安塞腰鼓给我的那份感动的话,那只有一个“好”字。无独有偶的是,文中也多次出现了“好一个安塞腰鼓”。那么安塞腰鼓,它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呢?老师这一“点”,准确点出了朗读“激荡着生命和磅礴力量”这样段落的技巧语势峰峰紧连,扬而更扬,势不可遏;老师这一“拨”,巧妙拨出了文章整体感知的问题那么安塞腰鼓,它究竟好在哪些方面呢?更可贵的是在情感上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二、揭示“疑点”,巧妙点拨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中常常会有一些看似前后的矛盾出现在某些章节和句子中,这些疑点的出现往往最能够充分地表达作者的写作

4、目的。这些疑点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当学生“不知”或“知之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如桂花雨一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阅读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矛盾。为了揭示它们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通过一番兴趣盎然地讨论,学生明白了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

5、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好奇心常常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教者始料不及的问题。但教师若能适时引路,就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探究活动。如鸟的天堂一文的结尾写道:“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由于教者重视,学生大多数理解了下半句的意思,但有一生提出:“我为什么会受骗呢?”这是师忽略的问题,教师如何对此进行适路点拨?师给予此生激励,且亮出疑点,让

6、全班学生再读全文,找出“两次观察”有何异同?学生明白了:第一次只注意到枝繁叶茂的大榕树;第二次才发现群鸟嬉戏的景象。老师指着插图上的大榕树:“你的眼睛真的骗了你吗?”生:“还好,两次观察的结果才使我真正认识到鸟的天堂,才没受骗。”师:“在这个骗字上,你们悟到了什么?”学生:“认识大自然必须要全面。” 这样,肯定了学生的思维成果,提高了学生能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师是否能够善于抓住矛盾,巧妙点拨,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索。三、瞄准评价点,赏识点拨众所周知,“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赏识会使人更自信赏识点拨绝不是一声“棒”、

7、一句“真能干”那么简单。欣赏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新型玻璃的教学,便可窥见一斑。现摘录几处课堂老师的评价语:“噢,陆飞宇。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的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不但要划,而且要记在脑子里。很好。陆飞宇的经验已经普遍推广。”“完全正确。大家都要像他这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于老师练就了一双慧眼,善于从学生中间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因势利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样做,一来可使这位同学受到激励;二来其他同学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其效果远比教师直接指导

8、要好得多。最令人难忘的是下面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充分自主读书后,于老师让学生说:“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一生回答:“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于老师微微点头,夸道:“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 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于老师热情鼓励:“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该生思考了一会儿。回答:“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为她鼓掌。于老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一个高明的老师,只要三言片语就能及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只要一个巧妙地暗示,就能使学生在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点拨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是艺术化的点拨。课堂提问是点拨教学常用的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通过这些艺术化的点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