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之物质篇邵春红.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75211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尔登湖之物质篇邵春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瓦尔登湖之物质篇邵春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瓦尔登湖之物质篇邵春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瓦尔登湖之物质篇邵春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瓦尔登湖之物质篇邵春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尔登湖之物质篇邵春红.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生活,做减法读瓦尔登湖读后感之一语文组 邵春红2013年,我购买了王家湘先生翻译的瓦尔登湖,看后确实受益匪浅。这本书封皮上的12个字是对这本书主题的最好阐释,那就是“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减法”。这本书,描写着最干净的自然,如散文;这本书,悦动着最清澈的灵光,如诗歌;这本书,深藏着最纯粹的思想,如哲学;这本书, 包蕴着最简单的生活智慧,就像一本生活指南。它是形象大于思想的一部好作品,不愧是“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的美国最好的书”。这本书,它超过了一般好书给我的读过后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用词语“醍醐灌顶”和“热泪盈眶”来形容。或者这样形容,我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智者,虽然时间有点晚,但是,好在还是

2、让我遇到了。那我就谈谈我的一些零碎却是最最真诚的想法。亨利大卫梭罗对生活的态度就是简朴、节俭。这种生活态度听起来或者看起来很简单,可是考察一下生活的细节,真正能做得到、做得好的又有几人。譬如,让我们从吃、穿、用、行几个方面来考察一下。在梭罗看来,人吃得越少、越简单越好。确实如此。首先,现在地球的环境面临恶化,世界资源有限,物理学中的熵趋向最小化,它是一个不可逆的单向过程。其次,地球上还有很多人无法满足温饱。再次,已经满足温饱的人吃得再好、再多也无法让仅有的一副皮囊吸收从而让这些食物成为身体的负担或者是垃圾。饮食过量往往是很多“富贵病”的元凶。 所以,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的前提下,一些富足的人实在

3、没有必要浪费,在饮食方面获取过剩的能量。想想看,太多的山珍海味、胡吃海喝又能怎样?它们并不比粗茶淡饭来的有营养。况且胃肠不宁自然会引起内心不净。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往往与干净自在的内心相违背。老子曾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虽然古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凡夫俗子如我辈者谁又能做到在疯狂的物质面前保持一颗纯净的内心呢?梭罗说:“大多数的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是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碍人类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舒适而言,最聪明的人过着比穷人更为简单和贫乏的生活。”他还认为,“白水是聪明人的唯一饮料”。所以,离

4、疯狂的物质远一些,首先要离诱人的美食远一些。当然,对于当前的国人来讲,吃得简单而且健康是我们的目标。在我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从美国回来的同学说,他们那儿吃得非常简单,根本没有整桌子的饭菜;当然,那也没听说过什么“地沟油”。梭罗在饮食方面的第二个观点是吃素。他认为人类的发展趋向就是吃素。他认为万物有灵,生命同样尊贵,怎能用攫取动物生命的残忍的方式来果腹?这和佛教不杀生的观点相类似。这里,我又相形见绌了。我虽然不是无肉不欢,但是,时间久了,也会馋肉。此生此刻,我怕不会吃素了。我承认吃素是一个人修养高的体现。他能关注自然尊重生命懂得克制。西方人以吃素为荣。萧伯纳说,他的论敌有时仅仅因为他是素食主义者便

5、感到自卑。萧伯纳把吃肉称作“咀嚼动物的尸体”,把打猎叫做“残杀的兴奋”。热爱动物的人们常常是素食主义者。现在,我对他们也越来越心生敬意。已故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写过一首动人心扉的地球之歌,在歌曲的中,他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让人们停止屠杀爱护动物,这是一首大爱的歌曲。迈克尔就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是我最最喜爱的歌星。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吃得脑满肠肥、大肚溜圆确实是可悲的。物质上的占满是否意味着精神上的掏空呢?我会想到中国的现在。走出国门,你会发现发达国家的人们往往注重健身,身材健壮,精神矍铄,还有港台的明星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就是在泰国,你也会发现当地人清瘦精干,肥者极少(当然与当地湿热的气候

6、有关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群结队的中国人尤其是男人往往挺着滚圆的肚子到处晃荡。悲伤得想掉眼泪。“为什么我的眼里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所以,我也想呐喊,中国人啊,别把富有放在脂肪的富有上。在穿衣方面,梭罗认为越简单越好,足够遮体避寒就好。在梭罗索看来,衣服之所以成为衣服,实用的自然属性是重点,人们给它附着的社会属性实属赘余。他认为穿衣不要处于爱好新奇,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在这位哲人和诗人的眼中,衣服也好像充满了生命和灵性,在自己的生命过程里行走。梭罗说:“我们的衣服一天比一天地更和我们融为一体,打上了穿者的性格印记,直到我们不愿抛弃它们,就像我们不愿抛弃自己的身体

7、,会赶紧用药或采取类似的郑重措施来补救。”为什么衣服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其一,因为人们用在增加衣柜里的衣服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做许多必须的或更重要的工作。其二,人们对物质的更多追求会带来人们之间更多的冷漠。梭罗说的“我们熟知的人很少,熟悉的衣服和裤子很多”,就是明证。其三,“人穿的简单些,能够在黑暗中摸到自己,并且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简洁,有备无患,这样,如果敌人占领城镇,他就能够像古代的哲学家那样了无牵挂地空手走出城门,这才是可取的。”我给他补充一个第四点:自己省钱又为环保做贡献。那么,大人物的穿着是否是西装革履、光彩照人的呢?恰恰相反。梭罗说:“英雄穿旧鞋的时间比他的侍从穿旧鞋的时间更长如果英

8、雄有过侍从的话,赤脚穿鞋的历史更为悠久,而英雄赤脚也能够对付。”那么什么样的人必须穿上新衣服呢?他说:“只有要去参加晚会和到立法院去的人才必须穿上新衣服,他们经常更换衣服,和穿在衣服里面的人也在经常更换一样。”这话真是幽默犀利! 所以,在穿着上,我看我们是否可以奉行这样的原则衣服够穿就行,少买衣服,更要少买贵的衣服。平时穿着可以随意一些,像T恤、牛仔裤,GOOD AND NICE。而严肃场合的正装也不需多,一两套即可。我认为穿衣大致分为四个境界。一、原始型,对服装没有觉醒的审美和主动的追求;二、社会型,用服装把自己刻意定位为社会中的某类人,如衣着笔挺的各界“精英”;三、审美型,有审美力并主动打

9、造自己,如杨丽萍,她每次出场都那样惊艳夺目;四、境界型,了解社会的穿衣规则却特立独行、追随我心,如美国的两位IT界大腕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前者的衬衫领子永远翻不明白,而后者永远穿着物美价廉的帽衫。他们的穿着在成名前后没有什么变化。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为自己加分不是依靠衣服这类社会性的符号,而是纯粹地依靠本身的精神特质。这个就是梭罗所说的英雄吧。正如中国的俗语说“人不可貌相”,看人不要看他的相貌,也不要看他的衣着。谁能猜出那个衣衫朴素的人会是某领域的大佬,而那个穿着懒汉鞋的相貌谦虚的人竟然会同时买两套房绝对现金交付呢?秉承梭罗的简朴的原则,在对待物品上当然也是简单够用就好。1845年7月4日

10、,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正是凭着借来的一把斧子建造了一个避风遮雨的小木屋,在瓦尔登湖边自给自足,独立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在梭罗去世后152年的今天,我最想说一说他当时也许没有见过的高科技的东西电子产品。现今世界的电子产品垃圾数量多、难处理,对环境污染极大。请问,在座的你到现在为止一共使用过多少部台式电脑、手提电脑、手机、MP3、MP4、IPAD你可曾想过,这些生硬的机器被你抛弃后,又对环境加重了多少污染的负担?在这里,我不怕别人笑话我落伍,我反而很自豪地说,从2004年到2014年,我只用过两部手机,第二部手机依然在使用中。至于其他的用品器物,大到房屋汽车,小到一桌一椅,都应该够用就好,

11、而且要注意爱惜和保养。譬如说梭罗的椅子。他只有三把椅子一把用来思考,两把用来交友,三把用来社交。还有居里夫人,她的家里只有两把椅子。还有钱钟书夫妇,用砖来堆砌书柜。其实,这些人物质上都很富有,可是他们的精力都投在了事业上,从而使精神异常地富有。在这里,我还想说一说122中学的班级物品,譬如墙面和桌椅。我们搬到新校舍已经十年了。我经常会看到一些班级的墙面乌七八糟,桌椅腿斑斑驳驳,像是十年都没擦过的样子。如何保持公办学校墙面的干净?难道只有向学生收费进行粉刷这一个办法吗?如何用到干净整洁的桌椅?难道只有用到使用得坏掉再换一个新的?我们知道这样做成本高、浪费大。办法是有的。您看我的办法如何?墙是可以

12、擦的。现在的新型涂料都耐擦,只要脏了就可以让学生以值日的方式擦墙。桌椅也要经常擦拭,对于值日生来讲也是手到擒来的活。当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强调对学校公共财物的爱护,做到以防范为主就更好了。这里也不得不说国人的陋习,自己家里的东西,再小也要规规矩矩;公家的东西,再大也可以马马虎虎。我们既要敬畏自然,也要珍惜人类的劳动产品。再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资源有限使得他们对器物相当珍惜,仅仅看看他们的锅碗瓢盆就够了,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顺便说一下“行”。梭罗是一个愿意行走的人。徒步行走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融入自然、倾听自然的方法。对于还没有买车的朋友,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倡议能步行就不骑自行车,能骑自行车就不坐公交(尤其是针对乘客多的线路),能坐公交就不开私家车,能不开私家车就不买车,如何?这样,您既省了钱又锻炼了身体又保护了环境!在梭罗这里,肉体可以居住在精神力里,世界缩小成一个湖。 2014.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