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75172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前3单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姓名 考号 班级 八年级历史上册测试卷 满分:60分123456789101112一、 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表格内,每题2分,共24分)1、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防御外敌入侵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清朝统治 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2、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养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3、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的腐败统治4、 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2、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5、 下列对辛亥革命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的性质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6、 在下列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代表人物中,领导五四爱国运动的有 李大钊 毛泽东 李达 陈独秀 A. B. C. D.7、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推翻清王朝统治 B.中国同盟会 C.建立民国政府 D.三民主义8、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9、 历史竞赛活动中,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

3、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10、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 1898年,清朝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1898年是旧历A.辛亥年 B.戊戌年 C.甲子年 D.辛丑年12、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二、 非选择题1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哪句?(2分)怎样理解五四精神?(2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分)14、中国共产党

4、成立的标志、时间、意义是什么?(4)1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朝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1) 请说出南京条约的影响。(4分) (2) 请说出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2分)(3) 辛丑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的是哪一条?(2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

5、)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请回答:(1) 材料一中指的是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1分)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2分)(2)材料二是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1分),孙中山在该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1分)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创立民国”的革命目标最终是通过( )(1分)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实现的。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3)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该运动前期的内容是什么?(4分)17、材料分析题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 这句话是谁说的?(1分)(2) 他当时宣传的是什么思想?(1分)(3) 他当时发表的文章有哪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