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747874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亚迪汽车的模仿与创新战略探讨毕业论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比亚迪汽车目录1、研究目的与意义11.1研究模仿与创新的目的11.2研究模仿与创新的意义12、模仿创新内容及其管理22.1模仿创新的模式22.2模仿创新的途径42.3模仿创新的管理53、比亚迪汽车模仿与创新战略的使用63.1模仿创新战略在汽车行业使用的背景及其现实性63.2模仿创新战略在比亚迪汽车的成功使用63.2.1比亚迪汽车技术的模仿创新73.2.2比亚迪汽车产品的模仿创新84、比亚迪汽车实行模仿创新战略过程分析94.1比亚迪汽车实行模仿创新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94.2比亚迪汽车实行模仿创新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94.3模仿创新战略对我国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及借鉴意义1

2、05、分析总结11致谢12参考文献13- 17 -1、研究目的与意义1.1研究模仿与创新的目的从起源上说,模仿一词最早出现在贝告德所写的构理与政治一书中。其后塔德著有模仿定律一书,倡导社会模仿论,这种理论认为模仿是天生的,是人的本能。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模仿是指个体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观察和仿效来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任何人的社会学习都离不开模仿。模仿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很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管理学上认为,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该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而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的职能,并认为

3、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企业家,并不是因为其拥有资本,而是因为他拥有创新精神并实际地组织了创新。在他的理论中,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五个方面:(1)生产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放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本文通过对比亚迪汽车实行的模仿与创新战略的研究,旨在于选择何种方式提高创新效率,使得模仿与创新战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水平,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机会的延误。通过对其经营生产、技术、制度、市场及环境方面进行的模仿创新战略的分析与研究,表明模仿创新产品为比亚迪带来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巨大变化,体现以模仿促进产业发展

4、,以创新促进产业进步和升级,真正实现后发优势的潜力与价值,使得汽车行业赶上并超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从中国来看首先进行模仿创新是当前最大的实际,应积极鼓励企业在率先创新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多数企业开展对国际先进技术的模仿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快速蓬勃健康发展。1.2研究模仿与创新的意义模仿创新则是指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模仿创新中的模仿指对率先者对整个创新行为而非仅限于技术方面的模仿与借鉴,模仿创新中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在率先者主导设计基础之上的产品和工艺的渐进创新。其实大多数创新并不包括突破性的发明,相反它们却深深地植根于现有的思想,尤

5、其是以技术效果上来看,模仿比原始创新有着更大优势,模仿创新是一种具有很强后发竞争优势的创新,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模仿创新应作为中国广大企业的一种优选战略而受到充分的重视,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已经证明了模仿创新是落后国家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实现经济腾飞的理想捷径;模仿创新是加速技术扩散的有效方式因为模仿创新能将扩散活动与扩散主体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通过最直接的利益驱动,新技术得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迅速传播发展;技术积累是企业推动创新不可或缺的内在基础,而模仿创新是企业技术积累的有效途径,它为企业技术积累提供了高起点的技术平

6、台;模仿创新战略降低了率先创新的风险成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实现我国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技术环境条件下大多数企业创新战略的理想选择。2、模仿创新内容及其管理2.1模仿创新的模式模仿创新投资少、起点低、风险低、效率高,利用强化工艺生产制造资源配置的特点,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新产品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保证企业以较低的资金投入产出较高的竞争力,达到理想的效果。模仿创新是不可跨越的阶段,模仿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道路。(一)内部开发型方式内部开发是指没有其它企业的参与和介入,仅依靠企业内的人员进行模仿创新项目的开发。这种模仿创新方式不仅可以防

7、止技术专长的泄露,也可以杜绝伙伴有意的机会主义行为,更重要的是,技术开发通常都伴随着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开发工作效率和自身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但这种模仿创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求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和足够的资金,这也是多数中小企业所缺乏的一些条件。(二)联合开发型方式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创新和发展。采用联合开发战略的中小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弱弱联合,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危机,取得模仿创新成果。我国中小企业可采取:一是行业协作性模仿创新联合方式,即产业相关度较高的若干小企业组成

8、联盟,利用本行业的资料、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二是区域联合创新方式,即由地方科委、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地方科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企业、科研院所、金融部门为某一项目成立专门的技术开发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三)依托型方式所谓依托,即中小企业选择大企业配套的技术项目,作为大型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积极与大型企业保持技术协作,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这种方式一方面可尽量减少与大企业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大企业以

9、求得自身生存。由于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庞大,市场销售稳定,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稳定的市场,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为大企业配套生产,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信息等诸多方面会得到大企业的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提升速度大大加快,可以获得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创新能力,有利于缩短研究开发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如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与它协作的中小企业约有1200多家,所需的零部件70%8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四)开放型方式所谓开放,指的是中小企业自身模仿创新的能力很低,不能做到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最后依托社会力量来实现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发,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管理等等,都可靠社会力量

10、来提供,中小企业依据自身某一项或几项特长,如企业有资金、有设备、有市场、有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处于模仿创新的主体地位,社会开发力量向企业聚集。这种方式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宽容性,因为企业不可能独占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的成果由多位开发者所共享,但是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的小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合适的方式选择。这种选择的主要方式是企业与地方科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之间的合作,地方科委、高效与科研院所是我国智力最密集地带,聚集着各研究领域的人才,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无法推动模仿创新活动或难以提高模仿创新的层次水平,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实行技术和资源的互补,才能达到缩短

11、模仿创新周期,提高模仿创新质量,降低创新风险,实现成果共享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据美国小企业管理署的资料,在没有大学参与的活动中,大小企业的回报率都为14%,而在有大学参与的中,大企业的支出报率为30%,中小企业为44%。(五)虚拟方式随着社会由工业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中小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密切的关系,技术上把他们作为企业的机构,行政上不存在隶属关系,即作为企业的虚拟的机构,其虚拟性不在于职能上,而在于组织方式和体制上,对于虚拟的机构技术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一种投入要素,折价入股,也可以采用技术买断方式,一次性收购,这种方式对缺乏技术力量的中

12、小企业模仿创新功能是极大的补充和加强。以上这些模仿创新的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对于具体的中小企业模仿创新行为而言,其状况是复杂的,中小企业可根据企业的情况选择单一的模仿创新的方式,也可以综合地选择模仿创新方式。2.2模仿创新的途径针对模仿创新的途径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1)从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看,正当模仿的途径有:对已获得权利人转让或许可的知识产权客体进行的模仿,比如技术引进;通过反向工程方式进行的模仿,比如从外来产品入手,对产品进行分解剖析和综合研究;通过“改进专利”(从属专利)方式进行的模仿;对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知识产品进行模仿;利用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进行的模仿;利用专利权利要求和

13、说明书的文字上的漏洞进行模仿,等等。(2)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力、产品特点、市场状况等因素,以模仿创新为中心构建不同模式下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具体来讲有如下几点。第一,企业应当明确正当模仿和不正当模仿的界限,利用一切法律允许的正当模仿手段(如上文所述的反向工程、改进专利等)以获得正当的经济利益,同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技术领先企业应当注意对原始创新的知识产权实行“技术锁定”策略。即具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在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部分设置一些难以破解其诀窍的障碍,他人在生产过程中难以破解,以严密控制尖端技术的扩散。技术跟进型企业则应当制定好合

14、理的反向工程策略、迂回创新策略和知识产权模仿侵权预警机制,以在积极实行模仿创新的同时,防范自己不要陷入侵权陷阱。第三,企业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时应当实行知识产权组合保护策略。企业在重视专利保护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重要性,如商业秘密(如机械、化工行业)、著作权(如保护软件的某些方面)、商标权等。企业可以综合利用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方式来对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实行组合保护。这能够最大限度地延续创新成果的市场生命周期。第四,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创新模式下的创新流程和相应的知识产权动态保护机制,以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的资源配置、利益协调与保障,最大限度地将知识产权的弱势变为优势,将优

15、势变为强势。(3)第一,真正的高手,并不是基于产品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跨国巨头的远见、价值观的模仿。很多知名企业比如,盛大的“网上迪斯尼”,百度的对标对象Google,腾讯早期模仿的是ICQ,万科、招商银行等都有自己的国外对标对象。这种模仿,不仅可以清晰一个新兴公司的定位,而且在企业愿景、内部凝聚力、融资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第二,深刻理解本土需求,这是“创造性模仿”中创造性的基础。比亚迪F3最先模仿的丰田花冠,但其定价却在7万元左右,比亚迪紧紧抓住国内市场需求,以顾客为中心在一年多时间里取得10万台的销量,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三,为扭转竞争劣势而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后进者的比亚迪采取“技术密集

16、+劳动力密集”的经营模式,以此来克服竞争上的不足之处,克莱顿.克里斯滕森认为:“每一家企业都可以设计出和竞争对手一样的产品,而它们之所以不能与后来者竞争,是因为没有找到能用很低的成本制造汽车的商业模式”。而比亚迪实践的就是这种低成本的路径铺就了它成功之路。第四,打破技术恐惧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创造性模仿。比亚迪汽车完全走的是模仿创新的路子,王传福说,“坦白讲,我们不会从头设计一部车。一款新产品的开发,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非专利技术的组合就是我们的创新。专利需要尊重,但可以回避。2.3模仿创新的管理德鲁克从战略高度对模仿创新进行了精辟论述,认为是“创造性仿制者在别人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