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474759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机车小学 李峥教学目标:1.掌握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规律,体会上下结构字字体结构上的细微差别。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体验书写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上下结构字写法上有规律也有差别,掌握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规律。教学准备:字帖、练字纸、毛笔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讲虞世南画腹学书的故事。上课前,老师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虞世南画腹学书。虞世南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很受唐太宗的赏识,被唐太宗任命为自己的书法老师。传说虞世南学习书法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不仅白天用笔在纸上练习,就是夜晚睡在被窝里,也常常不

2、停止练字,大家猜猜看他在被窝里怎么练的呢?(学生)原来他是用指头当笔,肚皮当纸,默默地比画着,直到进入梦乡。 2.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啊?人人都可以把字练好,但练就一手好字并没有捷径,需要我们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精神学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二、明确任务1.(板书课题:九 上下结构(二)2观看课件,这是颜体的“意”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说一说它的构字特点。(1)汇报(2)总结:“意”字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高度相当、宽窄不一,上部分重心偏左,下部分重心偏右。3. 勾摹试写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2页,试用上中下相叠的三个方框勾勒下面例字,看看它们的比例有什么不同。(

3、1)汇报(2)总结:有的上下结构的字是纵向三个部分相叠而成的。三个部分不仅有纵向高矮不同,横向的宽窄也不一致,上下相叠有大小、宽窄的变化。三、掌握要领今天动物世界正好举行了一场书法比赛,它们写的也是上下结构的字,让我们去看一看。1 你认为谁写的字最好看?为什么?小猪:上部分太大了,比例失调;小狗:字偏向左边,左右不均匀;上中下三部分也不垂直;小猴:字写歪了,重心不平稳;小兔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布合理,比例得当;书写端正工整,重心平稳;注意到这个字各部分高低宽窄各不相同,书写错落有致。(边说边板书)比例得当;重心平稳;错落有致2.总结书写规律:老师把大家说的做了归纳了一下,总结出了上上中下三部分组

4、成的上下结构汉字的书写方法,齐读。 看清字形 比例得当 重心平稳 左右均匀 上下相叠 错落有致 四、练习书写1. 下面让我们以“意”字为例,来看一看书法家是如何书写这类字的。2. 学生书写“意”字(强调坐姿:写字时,我们要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手中的毛笔要竖直向下,不要倾斜。),展示,评比。3. 老师范写“崇”4. 学生练习书写崇、喜、莫,展示,评比5. 填字入词,加深理解在汉语中,以这几个字开头的成语也有许多,让我们把它们补充进来。(意)想不到:形容发生的事情不在自己的想象范围之内,在意料之外。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崇)山峻岭:高大

5、陡峻的山岭(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字形飘逸灵动,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汉字的音美、意美、形美。而中国的书法之美正是以汉字“字形之美“为基础的艺术升华。6. 佳作欣赏(1)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不同书法家对汉字字形之美的 不同理解。(课件展示)这三个字都是灵字,欧阳询和柳公权书写得虽都清秀飘逸,但用笔力度略有不同,赵孟頫的字则笔力苍劲,看起来雄浑钢筋,他们的书写各有特色,都让我们感受带了中国的书法之美。(2)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祭侄文稿整篇书法笔墨淋漓,一泻千里,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国的书法之美。五、课堂小结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精美绝伦,从今天上下结构字的书写中,我们已初步领略了它非凡的艺术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以宋朝书法家苏子美的名言结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以练字为趣,平时真正做到“下笔即是练字时”,细心观察,认真书写,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练就一手好字。六、作业布置:完成书法练习指导书中的第九页“上下结构字”的练习。板书设计第九课 上下结构(二)比例得当、重心平稳、错落有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