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74137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材料习题答案汇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习题答案(二)6. 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答案(要点):金属材料:以金属键为主;大多数金属强度和硬度较高,塑性较好。 陶瓷材料:以共价键和离子键为主(对于玻璃材料而言,更常见的是兼有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混合键”);强度、硬度和熔点一般比金属材料高;但比金属材料脆性大,不易变形。 高分子材料:分子内部价键以共价键为主,分子间为分子间力和氢键为主。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硬度、熔点都比陶瓷材料和金属低一些,某些高分子材料韧性好、塑性好,成型较容易;耐热比较差,高温易分解挥发。7.请从颗粒(晶粒)尺寸的角度,讨论普通(传统)陶瓷和精细陶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注

2、:最好再从陶瓷材料的化学组成,所使用的原料、制备方法和主要设备,材料的性质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讨论)。答案(要点): 普通陶瓷颗粒尺寸一般为100微米以上;精细陶瓷颗粒尺寸一般为亚微米至几十微米之间。其他:(1)化学组成上,突破了传统陶瓷为硅酸盐的界限,精细陶瓷一般是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2)在原料上,传统陶瓷以天然粘土为主要原料、与产地关系极大;精细陶瓷一般以化工原料为主要,原料的成分与产地关系不大。 (3)在制备方法上,传统陶瓷常采用液相烧结,以模压和炉窑为主要生产手段;而精细陶瓷常采用固相烧结,广泛采用冷等静压,真空烧结,气氛烧结、热(等静压)压等手段。 (4)在性能上,特种陶瓷

3、有比传统陶瓷优越的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耐高温、耐腐蚀性等,还有磁、电、光、声、生物等方面具有的特殊性质。8. 参考本章正文和所列出的相关文献,试简答:(1)一次颗粒的概念和英文名称;(2)二次颗粒的概念;(3)粉末团聚的概念和英文名称;(4)团聚参数的概念;(5)硬团聚和软团聚的基本概念;(6)粉末团聚所带来的危害。(1)一次颗粒是指粉末团聚前的颗粒。一次颗粒的英文名称:primary particles(2)二次顆粒是指粉末团聚后的颗粒。(3)粉体团聚是指一次颗粒在制备、分离、处理及存放过程中相互连接形成较大二次颗粒的现象。团聚的英文名称:agglomeration,agglomerat

4、es(4)团聚参数:团聚体平均包含粉末一次颗粒的数目,可以通过二次颗粒粒径与一次颗粒粒径之比求得。(5)软团聚能用化学法或一般的机械方法打开。硬团聚能不用化学法或一般的机械方法打开。(6)在陶瓷烧结过程中,粉末团聚形成的气孔或空穴通常无法完全排除,从而形成微裂纹,根据改进的格里菲斯(Griffith)微裂纹理论:造成材料断裂所需要的临界应力与微裂纹的长度2L有极大的关系,式中常数Y,所以,微裂纹的存在会导致材料强度的降低。此外,粉末团聚还会影响材料的其他性能。9. 请简答:(1)陶瓷、硅酸盐的英文名称;(1)陶瓷:ceramics;硅酸盐:silicate(2)适用于“精细陶瓷”的至少3种英文

5、名称;(2)fine ceramics;advanced ceramics;high performance ceramics;high tech. ceramics(3)XRD,SEM和TEM的英文全称和中文名称。(3)XRD: X-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 SEM: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copy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e/-copy透射电子显微镜/法10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如日用陶瓷、氧化铝陶瓷、碳化硼陶瓷、特种玻璃,等)里,常见一些的企业家,虽然没

6、有机会受到过本专业的正规训练;但是事业却非常成功,而且还亲自掌握了该企业的核心技术。试从学科的特点和技术的角度评述这一现象;也可以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知名企业为例。答案(要点): 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材料科学基础”或“无机材料化学”,有如下明显的特点:1、跳跃性思维:与基础理论演绎法不同,由于演绎法还无法解决无机材料化学的许多重大问题,“猜测”的跳跃性思维往往是最常用的方法;2、综合性:无机材料化学是材料化学家从材料科学、材料工艺与技术的角度出发,把固体物理、固体化学、相关理论(例如固体力学,生物学, 甚至医学,等)和工程方面有关无机材料研究的化学内容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

7、提高,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3、应用性:无机材料化学是把与物理、化学、相关理论、材料科学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直接”应用到无机材料中,把理论和实际“直接”联系起来,表现了很强的应用性。由于演绎法还无法推导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条件,相关的制备关键往往是(在一定原则指导下)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一些企业家虽然没有机会受到过本专业的正规训练,但有大量的实践,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了材料制备与性能的一定原则,并对该领域有较好的宏观了解,因而事业能成功,并且亲自掌握了该企业的核心技术。从从学科的特点和技术的角度上来讲,上述企业家的成功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气)气孔排除。11.名词解释:粉

8、末颗粒表面的-电位和功用。答案(要点): 固体颗粒表面因为破键而带电荷,与固体表面接触的液体(吸附层)带相反的电荷,产生双电层;(可随固体颗粒运动的)吸附层和液体不动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位。由于电位的存在,带同种电荷的陶瓷微粒之间存在着排斥力。电位较高时,颗粒间的排斥力较大;会抵消颗粒间的范德华吸引力,使颗粒呈分散状态。12 .试简答:粉末颗粒在液体中分散的两种主要方法。答案(要点): 1、调节体系的pH值或电解质的浓度,获得较高的-电位绝对值,使粉末颗粒在液体中分散;此即静电稳定机制。2、控制(两亲结构的)高分子分散剂的种类(链的长度等)和浓度(有个最佳值),即利用高分子的空间位阻作用使粉

9、末颗粒在液体中分散。13.试评述:用纳米粉制备结构陶瓷。(提示:从粉末团聚和晶界两方面讨论)答案(要点): 即使采用无团聚的纳米粉并严格控制烧结条件,烧结后晶粒大小仍然在纳米级,也会因其晶界过多、玻璃态的比例过大,导致高温蠕变和高温强度等其相关性能不佳。14 .试评述:有人认为利用斯宾那多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的原理,可以制备复合材料。答案(要点): 一般来说,材料发生“斯宾那多分解”后,会成为2个相,即分解成为物理和化学完全相同的2个部分。此现象常被应用到高硅氧玻璃(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玻璃)制备中。斯宾那多分解后的多(两)相结构,可直接作为制备(亚微观层次)复合材

10、料的基础。15 .(1986年6月,Bednorz和Mller先发现了LaBaCuO系统、接着于1987年9月发现了YBaCuO系统的钙钛矿型高温超导陶瓷)。试设计一个方案,用玻璃陶瓷(glass ceramics,即微晶玻璃)法,也获得高温超导电性;并稍解释方案设计的思路。答案(要点): 例如,把YBaCuO系统熔化,再快速冷却以制成玻璃,然后微晶化,渗流效应使各个微晶体形成超导网络。16 .试评述温度、压力和气氛对精细陶瓷制备过程的意义。答案(要点): 高温使固体质点能充分进行(扩散)运动,以顺利完成固相反应和烧结。压力使气孔易于排除,使烧结得以顺利完成。气氛(例如H2气氛下N2和O2的分

11、压为零)以利于(空气)气孔排除。17、简述料浆水系统分散的静电稳定性原理(zeta-pH关系).(选择性地答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就好)根据1941年苏联学者德查金(Darjaguin)、朗道(Landan)以及1948年荷兰学者维韦(Verwey)和奥氟比克(Overbeek)分别独立提出来的DLVO理论:带电胶粒之间存在这二种相互作用力:双电层重叠时的静电斥力和粒子间的长程范德华吸引力,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的稳定性。当吸引力占优势时,溶胶发生聚沉;而当排斥占优势,并大到足以阻碍胶粒由于布朗运动而发生碰撞聚集沉时,则胶体处于稳定状态。热力学电位:固-液两相之间的电位差,是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当温

12、度和压力一定时,其只与固相本性及吸附在固相表面并建立平衡的离子活度决定。Zeta电位:固体颗粒表面因为破键而带电荷,与固体表面接触的液体(吸附层)带相反的电荷,产生双电层;(可随固体颗粒运动的)吸附层和液体不动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Zeta电位,或电位或电动电位。(1) Zeta电位-pH值关系理论曲线图2 不同离子化特征物质Zeta电位(由电泳迁移率数据计算获得)随pH变化的变化关系(a)碳氢化合物油滴;(b)磺化聚苯乙烯油滴;(c)阿拉伯酸(羧酸聚合物)吸附的油滴(d)血清白蛋白吸附的油滴(2) 电解质的影响从图3可见,当pH9时(碱性介质),-电位为负值。而且在pH=3时,-电位单位达到最

13、大正值,为183mV;而在pH=12时,-电位达到最大负值。试样的pH值控制在碱性范围,以使粒子带负电荷电解质对其影响见曲线3、4。随着高价电解质浓度的增加,x值增大,而-电位减小 ,导致位能曲线下降 ,稳定性降低 。同时出现第二最小值,因而呈现出触变性。当电解质浓度进一步增加,x值进一步增大,-电位进一步减小,而导致发生聚沉。临界聚沉浓度在曲线23相应的电解质浓度之间。图3 pH=10.4下,不同电解质、不同浓度下的高岭石总位能曲线(3)氧化铝料浆体系的zeta-电位pH关系曲线不同料浆体系其zeta-电位pH关系曲线不同。图1给出了Al2O3料件的zeta电位-pH曲线和粘度-pH曲线。图

14、1 Al2O3浆料的-电位(实线),粘度(虚线)和pH值的关系从图可见,当pH9时(碱性介质),zeta电位为负值。而且在pH=3时,zeta电位单位达到最大正值,为183mV;而在pH=12时,zeta电位达到最大负值。pH=9时,zeta电位为0,是体系的等电位点(即IEP点)。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Al2O3在低温情况下(500)是两性氧化物。在酸性介质中,Al2O3呈碱性,它可以与算发生如下反应:由于AlCl3是水溶性的,且在水中会发生水解而生成AlOH2+、Al(OH)2+、H+和Cl-。Al2O3粒子优先吸附AlOH2+和Al(OH)2+,从而使它带正电荷。反号离子Cl-则吸附在它的周

15、围而形成扩散双电层。在较低的pH值下,由于Cl-较多,会将双电层压缩,Zeta电位下降;而在较高pH值下,由于HCl较少,生成定位离子AlOH2+及Al(OH)2+较少,离子的表面电位较低,Zeta电位也下降,故在其中必然出现一最大值。17、简述料浆水系统分散的静电稳定性原理.Zeta电位:固体颗粒表面因破键而带电荷,称热力学电位;与固体表面接触的液体(吸附层)带相反的电荷,产生双电层;(可随固体颗粒运动的)吸附层和液体不动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读成zeta)电位或电动电位。 图1 胶体粒子的结构及电位示意图据DLVO理论:带电胶粒之间存在2种相互作用力:双电层重叠时的静电斥力和粒子间的长程范德华吸引力,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的稳定性。当吸引力占优势时,溶胶发生聚沉;而当排斥占优势,并大到足以阻碍胶粒由于布朗运动而发生碰撞聚集沉时,则胶体处于稳定状态。(1) Zeta电位-pH值关系理论曲线图2 Zeta电位-pH值关系理论曲线(2) 电解质的影响如下图,出现极值的原因,是电解质(离子强度)的影响(3)氧化铝料浆体系的zeta-电位pH关系曲线图1给出了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