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7359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0届高三地理1月考前适应性考试试题一、选择题。(60分)图a为某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30 m,一画家欲前往该岛。据此完成问题。1图b是画家在海上中某处画的该岛的素描图。该画家最有可能在()A处B处C处D处2画家打算登上该岛主峰俯瞰全岛,请为他计算主峰的海拔并判断从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哪个位置出发最合理()A310 m甲处B320 m乙处C340 m丙处D350 m丁处如图所示是北欧的维京人航海时用来指引方向的工具。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与凹槽之间的距离)。据此回答问题。3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

2、中,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A2月B5月C7月D12月4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A45N58NB54N60NC58N66ND63N72N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如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图(图中数字单位为分钟)。读图回答问题。5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连接的道路是()A甲 B乙C丙 D丁6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读图,回答问题。7辽河口海岸线演变

3、过程中()A不断被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C不断有泥沙沉积 D先沉积,后侵蚀8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辽河流域灌溉面积增大火龙果性喜温暖潮湿,可适应多种土壤,春季露地扦插(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生根,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时每隔23天浇水1次,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在广西,人们依据石漠化区表层岩溶水复合蓄引生态调控等技术,发展了岩溶石漠化环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火龙果生态产业。右图示意广西火龙果种植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9广西广泛种植火龙果的主导自然因素

4、为() 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地形10春季露地扦插时,图中配套设施的作用为()A温棚育苗 B供水灌溉 C地温监测 D蓄积肥料LED(发光二极管)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光源。该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工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据此完成问题。11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A以高科技投入为核心的经营策略 B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耗能、高污染C上下游工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 D终端成品具有

5、标准化的产品规格12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一般是()A衬底制备 B外延片制造CLED芯片生产 D应用产品生产13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影响有()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上游占据主导地位福建企业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降低台湾LED产业的生产成本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减少A BC D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西北风为甲港的主导风向。读图回答问题。1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火山分布区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B图中国界线比较曲折主要是地形原因C西侧海水温度比同纬度大陆东侧低 D东岸降水量比西岸降水量普遍要大15图中国家公园是所在国第

6、一座国家公园,也是所在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保护对象不包括()A湿地 B森林 C半融冰川 D古建筑高铁通常利用电力牵引。我国是世界上高铁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据此完成问题。16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我国开展高铁合作开发,我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导优势是()A技术与设备优势 B市场优势C成本优势 D政策优势17高铁线路的选择可利用GIS进行经济门槛分析,最需调取的图层是()沿线人口密度图层沿线电力供应图层沿线经济发展水平图层沿线资源分布图层沿线地形地质状况图层A B C D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

7、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下图为1984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为题。18.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时段是()A.19661973年 B.19731980年 C.19801990年 D.19902020年19.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A.1998年 B.2008年C.2018年 D.202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此完成问题。20.下列关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的

8、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达 B.劳动力成本低C.工厂数量多 D.劳动力数量多2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厂逐渐开始用机器人代替工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加速该类工厂向中西部转移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减缓“用工荒”A. B. C. D.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蓄水,该水库在水位108米的时候,面积在3亩以上的岛屿有1078个,故又称千岛湖。1982年千岛湖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读20012011年新安江水库不同蓄水位对应的水域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22与建库前相比,水库建成后()A湖面风速显著减小 B湖面湿度明显降低C湖泊周围下渗减弱 D湖泊周围无霜期延长23与2

9、001年相比,2011年不同蓄水位水域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恢复植被 B人工清淤C填湖造陆 D生态补水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盛产300多种鱼类,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回答问题。24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时()A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B黄河下游出现凌汛C新疆牧民在天山山腰放牧 D洛杉矶温和多雨25洞里萨河“河水倒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A提高洞里萨河的含沙量 B减轻洞里萨河的洪水威胁C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D调节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26不属于洞里萨湖鱼种繁多原因的是()A水域广阔,饵料丰富 B湄公河鱼类进入C海洋洄游性鱼

10、类进入 D面积季节变化大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之分。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玄武岩质的火山砾(渣)、火山砂、火山灰以及熔浆,颜色呈灰黑色。比较粗的部分在火山口附近降落或者停止运动,细小的火山碎屑等可以随风飘至远处降落。下图示意山西省最大盆地大同盆地(远古时期为大同湖)局部区域地质剖面情况。据此完成问题。注:湖相即在湖泊地区出现的沉积相。27.促使火山碎屑层形成的直接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海水堆积 C.火山喷发 D.湖泊堆积28.该地不存在的地质作用是()A.火山活动 B.断层活动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2017年5月,河南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

11、、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9、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A.全球气候变暖 B.种植业收益低C.城镇建设占地 D.市场趋于萎缩30、当地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白地”出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A.增加生物多样性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恢复土壤肥力 D.提高机械化水平二、综合题。(40分)3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13分)材料一:西岳华山位于陕

12、西西安以东约120km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材料二: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材料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图1 华山和渭河平原地质示意图图3 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 太行山崖面岩层剖面图 (1) 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3分 ,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 ,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 ,花岗岩岩体岀露地表。(2)根据图1分析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2分(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泥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